種種跡象表明,“嗅覺靈敏”的各路機構資金正在積極入市。
據業內人士觀察,外資在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后,不斷通過滬港通、深港通流入A股市場抄底,一些險資在明顯加倉A股,養老金也開始入市操作。此外,近期無論是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其發行市場均明顯回暖。
從大牌私募的發行來看,明顯能夠感受到高凈值客戶入市意愿的提升。
據統計,中長期業績表現亮眼的高毅資產今年以來已發行近40只新產品,僅7、8月份就有15只新產品成立。同樣堅守價值投資的景林資產,今年以來發行成立了20只新產品,僅8月份就發行了8只新產品;重陽投資今年來共計發行成立了14只產品,僅8月份就成立5只產品。此外,星石投資今年以來成立了8只新產品。
從公募基金的發行來看,也能感受到新基金發行市場的“暖意”。
據萬得數據統計,從基金成立時間來看,8月份新成立的基金共計100只,“吸金”853.09億元,無論是新基金發行數量還是規模,均較之前一個月大幅提升。數據顯示,8月份新基金成立的數量較7月增長了近五成,而資金規模則是7月份的2.5倍。
從偏股型基金的發行來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8月份共計“吸金”241.66億元,7月份這一數據僅為157.66億元。
如果再觀察保險“大鱷”的動向,則更能看出機構資金明顯的入市趨勢。據統計,中國平安、中國人壽及中國太保三大保險巨頭上半年大舉增持基金434億元,總計持有金額為2306.7億元。
其中,中國平安對于基金的投資增幅較大,僅權益類基金的投資就達到了509.84億元,短短半年時間增加了208.88億元。此外,上半年對于股票的投資從去年末的1363.5億元增加至2090.34億元,增長了726.84億元。
廣發小盤基金的基金經理認為,隨著A股納入MSCI指數,未來3至5年,外資配置權重也會不斷增加。15%至20%的權重意味著2萬億至4萬億元人民幣配置需求,這些資金將會深刻影響A股市場的投資風格。其在投資上會更加立足于中國的核心資源稟賦,抓住A股市場上具備國際比較優勢的“中國的核心資產”。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觀察到,從6月份開始就有一部分機構資金先后入場,一些外資在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后,不斷通過滬港通、深港通流入A股市場抄底。此外,一些險資也在明顯加倉A股,養老金也開始入市操作。雖然養老金入場資金量不大,但是其信號作用很大,表明了養老金管理者對當前A股市場的認可。種種跡象表明,場外資金已經通過多種渠道入場。
楊德龍認為,上萬億的余額寶存量反映出中國人的投資渠道十分狹窄,4%的貨幣基金年收益率都會得到青睞,F在A股尚處于牛市初期,很多資金還沒有從活期存款和貨幣基金流出,將來隨著市場行情的確立,熱點逐漸擴散,可以預計,將會有大量新增資金流入股市。
滬上一家業績優異的私募基金總經理認為,市場的運行方向很多時候是由增量資金決定的。在其看來,過去一段時間及未來一段時間,市場的增量資金主要源于機構投資者,包括養老金、社保、企業年金、險資和外資,雖然短期而言體量有限,但這些資金“細水長流”,且資金質量較高,在市場中的存續時間也會較長。
上述私募基金總經理認為,未來流入中國股市的外資可能會達4萬億元人民幣。不排除機構增量資金也會去買一些中小創個股,但是更多還是集中在各行業的龍頭及價值股上。
不過,從近期記者對公私募基金的采訪來看,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開始關注成長股的投資機會,目前,一些科技股、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投資機會已經出現。因此,在保持價值類股票投資的同時,機構也開始逐步加大成長股的配置。(吳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