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貿向好趨勢未變(熱點聚焦)
近期,中國外貿進出口數據引發市場關注。在上半年恢復性增長之后,七八月進出口額相比有所回落。對此,部分觀點先是過度看好,而后又消極看淡。專家指出,對于外貿數據的波動要理性分析,既不能盲目樂觀也沒有必要過度消極。結合國內外形勢不難看出,中國外貿的向好勢頭將進一步鞏固,結構性變化會更趨明顯。未來,要抓住契機,促進外貿優進優出,實現常態化增長。
理性看待數據波動
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以人民幣計價,今年前8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17.83萬億元,同比增長17.1%。其中,出口9.85萬億元,增長13%;進口7.98萬億元,增長22.5%。8月當月的進出口總值、出口和進口的增速則分別為10.1%、6.9%、14.4%。繼7月之后,8月進出口增速呈現連續的回落。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數據的回落主要受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前期基數效應。去年下半年中國外貿進出口開始好轉,基數的抬升導致今年7月以來同比增速下降。二是人民幣升值因素。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約6%,這就影響了以人民幣計價的進出口數據變化。
剔除這些波動因素的影響,今年以來中國外貿進出口仍然實現了平穩較快的增長,其增速遠超過上半年6.9%的整體經濟增速。據調查,8月出口經理人信心指數回升0.3,出口企業綜合成本指數下滑0.6。
徐洪才認為,上半年進出口的恢復性增長受部分偶然因素影響,但總體來看中國外貿呈現復蘇的態勢則是內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對于外貿數據的波動也應理性看待,既不能對前期表現盲目樂觀,也無需對未來走勢過度悲觀。
向好勢頭仍在鞏固
相比總量增速的起伏,中國外貿結構的優化和動力的轉換更值得關注。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日前指出,當前中國外貿正在呈現多方面積極變化。
從商品結構看,今年1至8月,中國機電產品出口5.63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3.4%,占比提高至57.1%。其中,汽車、計算機及其零部件、船舶和手機的出口增速最高達28%。同時,紡織服裝等7大類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出口也保持著10%的較快增速。從外貿業態來看,跨境電商、市場采購等新業態出口增速明顯快于整體的增速,新動力培育成效明顯。從外貿主體看,民營企業出口增速為15.4%,快于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在出口總值中的占比也提高至46.9%。
“一大批企業著力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標準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企業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增強,產品附加值和品牌的影響力進一步提高!备叻逭f。
徐洪才認為,當前中國外貿更加鼓勵“優進優出”,這既能促進國內產業轉型升級,也能促進外貿結構調整優化。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全球市場總體在回暖,中國外貿企業轉型升級也在加快。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外貿回穩向好的大趨勢不會改變。
外貿增長走向常態
專家普遍認為,隨著人民幣匯率升值與基數翹尾因素減弱,中國對外貿易的增長也將面臨著從“恢復性”狀態走向“常態化”的過程。
白明指出,這種“常態”首先來自國際外部環境改善。在國際市場需求總體回暖的情況下,主要國際組織紛紛上調世界經濟增長的預期。其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全球經濟預期增速達3.5%,創下了3年以來的新高。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外貿應抓住全球經濟復蘇的有利“窗口期”,加快搶占國際市場的“回暖紅利”。
中國外貿也正迎來開放革新的利好。到目前,中國已與東盟、新西蘭、新加坡等簽署并實施10余份自貿協定;今年新一批7個自貿試驗區已經設立;多地進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試點也已完成中期評估。
徐洪才表示,擴大自貿區試點,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制度等,將進一步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從而提高中國外貿的競爭力。未來,中國外貿應該找準發力點,既要靠規范海外投資和吸引境外投資“兩條腿”走路,以資本流動帶動外貿商品和人才要素的流進流出;也要在新分工體系中找準位置,利用跨境電商等新平臺,精準掌握國際市場需求,同時促進線上線下、物流體系、金融服務等價值鏈的整合,帶動進出口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