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人均GDP
達到高等收入水平標準
葉卡斯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葉卡斯 通訊員彭惜君)黨的十八大以來,珠三角地區以規劃綱要為契機,在實現“四年大發展”的基礎上,著力推進“九年大跨越”,轉型升級和優化發展取得重大突破。廣東省統計局昨天發布數據顯示,2013-2016年,珠三角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達8.5%,比全省平均增速高0.6個百分點,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8.9%。
2013-2016年,珠三角經濟總量穩步攀升,2013年突破5萬億元,2015年突破6萬億元,從4萬億元跨上6萬億元。2016年珠三角GDP總量達6.78萬億元,占全省合計的79.3%。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1萬元大關。珠三角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帶動人均GDP穩步提升。2012年突破8萬元,2013年突破9萬元,2014年突破10萬元,基本上一年一個萬元臺階,2016年更是邁上11萬元大關,達11.43萬元,按當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7205美元,參照世界經合組織2016年最新劃分標準,已達到高等收入水平標準。珠三角人均GDP在全國僅處天津(11.51萬元)、北京(11.47萬元)之后,超過上海(11.36萬元),也超過長三角16市(11.12萬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珠三角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試點省建設為引領,發揮打造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的主力軍作用。以廣州、深圳為創新龍頭的“1+1+7”一體化區域協同創新格局基本形成。2016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從2012年的2.43%提升至2.85%,比全省高0.29個百分點。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7.73件,比2012年增加14.3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占全國一半。技術自給率和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2016年的71%和58%,基本達到創新型國家和地區水平。2016年底,珠三角高新技術企業達18872家,共擁有國家級高新區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計49家,新型研發機構、孵化器、眾創空間分別達161家、589家和442家。2016年,珠三角工業企業新產品產值是2012年的1.88倍,占全省新產品產值的比重達95.4%。
珠三角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2016年珠三角九市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31.9%;區域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比2013年提高13.8個百分點,空氣質量繼續在全國三大重點防控區中保持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