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日本企業海外并購持續升溫。據彭博社報道,2016年日本企業海外并購總額超過12.5萬億日元(1美元約合113.78日元),比2015年增加了13%,遠超2013年和2014年平均6萬億日元的規模,達到近12年來最高水平。另據日本調查公司樂國富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上半年,日本企業海外并購案為312宗,連續第二年刷新歷史同期最高紀錄!度毡窘洕侣劇返姆治鲋赋觯毡酒髽I2017年的海外并購活動仍會保持活躍,交易金額也會進一步增加。
與以往相比,近期的日本企業海外并購較為偏向于尋找高科技、具有品牌競爭力以及良好銷售前景的企業,通過并購提高其利潤增長空間。例如,軟銀斥資3.3萬億日元收購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日本電產以1200億日元收購美國電機廠商艾默生電氣的工業用馬達等。不少日本企業還希冀通過獲取海外公司技術來改善自身經營模式、擴大經營范圍,或是在并購的同時采取“出售集團企業及業務”的方法,淘汰經營效率低下的部門。例如,東芝剝離了東芝醫療系統等數個子公司和部分業務。類似的案例折射出了日本企業的海外并購戰略更趨成熟,注重提高企業的統籌能力。
日企的海外并購“情結”與其國內外經濟和市場環境密切相關。從國內來看,少子老齡化的人口結構,使得日本國內市場趨于飽和;在全球低利率的背景下,加之日本金融政策一再寬松,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日元的升值或貶值不再成為影響日企海外并購的主要考慮因素。近年來,日本企業的利潤有所提高,在強化公司治理和結構改革的大潮之下,日企更愿意通過海外并購這一形式,實現企業成長并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從國際上說,近期國際市場的各種不確定性風險較多,“大樹底下好乘涼”,越來越多的日企選擇與跨國企業實施并購,將這些發展前景比較明朗的跨國企業作為國際市場上的“避風港”。
從規模上說,今年上半年,日企超過1000億日元的大型海外并購案數量明顯增加,說明日企正在全面并深入參與全球競爭。但和歐美相比,日企全球化經營的歷史與經驗尚淺,海外并購風險不容小覷。近年來,日企因海外并購造成損失的案例也不絕于耳。例如,東芝因西屋的破產導致損失1.36萬億日元、日本郵政因澳洲子公司損失4003億日元、索尼在美國電影事業投資中損失1121億日元、住友金屬礦山因收購智利銅礦造成損失801億日元等。
總之,盡管存在著經營管理和風險管控上的不足,但在國內經濟長期低迷、老齡化人口結構無法扭轉、企業國內投資的收益難以增長的情況下,日企的海外并購成為一條必經之路,也是企業實現增長和轉型最為簡潔有效的方式。
(作者為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