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到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在新部署方面,提出要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
“讓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使人們能夠看得見星星、聽得見鳥鳴。”23日,在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行的“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記者會上,針對十九大報告對美麗中國作出的部署規劃,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勾勒出一副未來藍圖。
建設“美麗中國”的這些新思想、新要求、新目標,正成為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建設美麗中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記者了解到,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路,近年來,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下,各地因地制宜,積極尋求礦業開發與生態保護的平衡點,綠色礦山建設駛入了快車道。
綠色礦山面臨“準入機制”
“在國內礦產企業普遍實施‘去產能’轉型升級,以及國家推行‘綠色礦山’的大背景下,企業必須轉型升級才能生存!苯,中國礦業聯合會會長、黨委書記彭齊鳴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如此表示。
針對礦產企業的綠色轉型,彭齊鳴表示,綠色礦山的發展建設是必然趨勢!斑@方面,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面臨同樣的選擇,以后礦企不走綠色發展就無法生存!
彭齊鳴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目前,國土資源部正在總結綠色礦山試點,未來的綠色礦山建設將不局限在試點地區,而是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綠色礦山標準體系。以后無法達標的企業將責令停產整改,直到達標以后才能繼續生產。他表示,計劃10月底對試點地區完成評估,爭取新的“準入機制”盡早出臺。
2017年3月22日,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等六部門聯合下發《關于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構建部門協同、四級聯創的工作機制,加大政策支持,加快綠色礦山建設進程,力爭到2020年,形成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礦業發展新模式。
該意見要求,未來新建礦山全部達到綠色礦山建設要求,生產礦山加快改造升級,逐步達到要求。樹立千家科技引領、創新驅動型綠色礦山典范,實施百個綠色勘查項目示范,建設50個以上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形成一批可復制、能推廣的新模式、新機制、新制度。
記者了解到,與該意見一起出臺的還有黃金、冶金、化工、非金屬、有色金屬、石油和天然氣、煤炭等行業綠色礦山建設要求。要求各地結合實際,按照綠色礦山建設要求,細化形成符合地區實際的綠色礦山地方標準。最終形成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相互配合,主要行業全覆蓋、有特色的綠色礦山標準體系。
點面結合推動綠色礦山建設
國土資源部有關負責人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綠色礦山建設是“點”,實施主體是礦業企業,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是“面”,實施主體是地方政府。選擇綠色礦山建設成效顯著的市或縣,將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作為礦產資源管理制度改革創新平臺,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推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集中連片、整體推動綠色礦山建設。
記者了解到,作為綠色礦山建設的一個“點”,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已經初見成效。當地圍繞“爭當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有機統一的排頭兵”目標,強化開發監管,改善礦山生態,規范開采秩序,多措并舉促進綠色礦山創建工作。同時,結合全市“五治”工作要求,秉承“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發展思路,主動適應礦業經濟發展新常態,以鐵的手腕開展礦業整治。
不僅如此,東至縣還制訂了“礦山綜合整治實施方案”,按照產業政策、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管理規定,從優化礦區布局、創建綠色礦山、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細化整治措施和各部門職責,確定整治和創建目標、步驟及時限。方案指出,對綠色礦山創建不達標、違反綠色礦山管理辦法的礦山適時實施停產直至關閉,確保2020年末,全縣正常生產礦山企業均達到綠色礦山標準。
據悉,東至縣于2016年10月啟動了礦山綜合整治和綠色礦山創建工作,并建立了全縣綠色礦山聯絡員工作制度。據統計,全縣綠色礦山已取得初步成效。截至今年4月底,六合華豐、億瑞礦業、金翔礦業、琨崗礦業等4家企業累計投入1.14億元,完成總投入的60%。未來,東至縣將加快推進綠色礦山創建,全力打造開采方式科學化、資源利用高效化、企業管理規范化、生產工藝環;⒌V山環境生態化、企業地區和諧化、礦區監管數字化“七化”的綠色礦山。
事實上,今年以來,地方上的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正在密集推進。3月20日,浙江省湖州市出臺《綠色礦山建設規范》,成為我國首個發布實施的地方綠色礦山建設標準;今年5月,江西瑞昌市地礦局推出四項舉措部署推進“綠色礦山”創建工作;9月,福建省國土資源廳部署開展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實地核查工作,加快推進全國綠色礦山名錄庫建設;10月初,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國土資源局編制完成當地綠色礦山建設實施方案,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工作。
國土資源部資料顯示,近年來,已經陸續建成國家級綠色礦山661個。建立礦山環境治理恢復責任機制,中央財政投入治理資金300億元人民幣,帶動地方財政和社會資本投入600多億元,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的產業化、專業化和社會化水平顯著提高。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業內分析認為,從環保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可以看出,中央層面從用地、用礦、財政、金融四個方面,拿出了“真金白銀”的激勵措施。接下來,通過制定地方綠色礦山建設標準、總結形成全國行業性綠色礦山標準、逐步推出國家強制性標準等幾個步驟,完善制定綠色礦山標準指日可待。
中央黨校生態文明建設研究專題組教授李宏偉認為,礦業綠色發展是一種遵循自然資源價值規律、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的新理念;是一種“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努力實現礦產資源可持續利用、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路徑選擇。礦業綠色發展要上升到發展方式的綠色化,用制度創新優化礦產資源配置,用科技創新提高礦產資源利用水平。
在李宏偉看來,制約礦業綠色發展的主要問題是“粗放”的礦業發展方式——“有水快流”的思維慣性。一些地方過度陶醉于自然資源優勢,固化于產業鏈的低端,致使產業結構單一,生態環境壓力加大。
23日,十九大新聞中心的記者招待會上,楊偉民在介紹我國過去5年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時表示,以往的成就舉世矚目,但生態環境依然是我國發展的短板。他認為,要補齊這塊短板,一方面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另一方面要改革生態文明體制。
楊偉民表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帶有很大的探索性,例如在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中,部門職責交叉的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有待下一步根據十九大的部署進行推動。此外,政府的監管有待全面加強,激勵機制有待進一步建立。下一步,將按照十九大部署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按照問題導向,加快改革的落地,盡快補上制度的短板和漏洞。
環保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干杰表示,推動綠色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與發展經濟是正相關的。他認為,從以往的經驗來看,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相得益彰!碍h境保護在加強,環境質量在改善,同時,我們的經濟發展并沒有受到影響。”(記者 高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