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展綠色金融,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笔糯髨蟾鏋檫M一步激活綠色經濟提供了明晰思路。
業內專家表示,技術創新和綠色金融正在成為撬動綠色經濟的兩大支點,各項配套政策支持體系初步成型,并進入密集落地期,下一步或將加快出臺更多細化措施。在政策和資金引導下,以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循環經濟等為代表的綠色產業將成為各地投資重點和熱點,相關產業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
基礎力 加快推進綠色技術創新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推進綠色發展,并指明了在技術路徑——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
綠色技術創新是引領綠色經濟發展的基礎力和第一動力。環境保護部副部長黃潤秋近日在2017年環境科學與技術年會上強調更好地推進環?萍紕撔拢瑥娀G色發展!碍h?萍紕撔略谕苿影l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解決污染治理難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環?萍紕撔鲁晒D化形成的環保產業,為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重要動能!秉S潤秋說。
黃潤秋還指出,下一步,環境科技創新要順應世界趨勢的發展,通過科技創新實現彎道超車。堅持問題導向,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強化基礎和應用研究。抓好重點環?蒲许椖,強化關鍵技術創新研發和集成示范。多措并舉,提升環保科技創新能力,強化成果轉化。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在專家看來,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離不開政策層面的積極引導。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綠色制造聯盟專家組成員渠慎寧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綠色技術與棕色技術即污染密集型技術是相對的。棕色技術由于使用成本比較低,對于工業廠商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綠色技術則由于需要進行設備投入特別是技術改造,會提高資金和成本方面的要求,在推廣過程中存在一定難度!盀榇,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強環境把控,特別是通過環保監督,對企業的技術裝備進行被動式改造;另一方面需要給綠色技術創新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通過降低企業的技術創新成本,使得他們有動力進行綠色技術生產和推廣。”渠慎寧說。
渠慎寧還指出,由于綠色技術創新外部性比較強,單純依靠市場定價可能會低估其整體收益。此外,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存在一定風險,可能因此導致社會投資不足。加之知識產權保護不太完善,因此怎樣開展綠色技術創新和保護綠色創新企業應有權益會成為下一步構建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的重點。
協同力 充分挖掘綠色金融潛力
綠色金融在協同推進綠色發展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視。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在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辦的記者會上表示,我國在利用市場機制促進綠色發展方面還有很大潛力,其中之一就是綠色金融。
據了解,2016年8月,人民銀行等七部委印發《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我國成為全球首個構建系統性綠色金融政策框架的國家。2017年6月,國務院批準五省區設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推進綠色金融體系建設地方試點不斷深化。
數據顯示,今年1-9月,我國共發行貼標綠色債券1340億元,占全球發行量的24%,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截至今年2月,21家主要金融機構綠色信貸余額7.51萬億元!半m然相對于我國龐大的貸款規模來講還是較少,但是比重和增長速度在快速提高,目前占全部信貸比重是8.8%左右。”楊偉民說。
“綠色金融作為金融業與環境產業的橋梁,可以優化資源配置,引導社會經濟資源流向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與優化,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睆B門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主任郭曄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在政策與市場的共同作用下,綠色金融體系建設逐漸深化,綠色金融產品逐漸豐富,綠色金融衍生品逐步推出,市場參與主體更加多元化。
不過,楊偉民指出,綠色金融發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相對于龐大的綠色市場發展要求來看,發展還是不足的,未來的潛力還是巨大的。他透露,一些改革正在推進過程中,例如,財政部門正在研究制定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方案,有關部門正在研究進一步提升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等。
渠慎寧認為,由于工業技術研發成本較高,風險較大,單獨依靠市場資金很難流向綠色技術創新,政府很有可能會對開展綠色金融業務的金融機構實行相關的財政激勵,也會對現有的綠色金融監管法規進行完善!氨热缒壳暗奶寂欧沤灰追ㄒ幒茈y對所有的碳排放交易進行監控,金融市場和政府部門很難評估其覆蓋的技術和市場風險,因此可能會引發資金錯配!
渠慎寧判斷,下一步綠色金融的發展方向,一是建立相對穩定的跨部門協調機制,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財政部、發改委、環保部等多部門可能會成立綠色金融聯合工作組。二是在銀行法、證券法等金融法律法規中補充有關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的條款,通過立法來明確和強化金融企業的環境責任,引導金融機構資金投向綠色技術和綠色產業。三是通過政策性的金融機構發揮引領作用,比如針對社保基金和住房公積金這些長期投資者可能會出臺一些綠色產業投資計劃。四是成立專門的國家綠色發展專項基金,對相關的技術創新和綠色企業進行補貼。五是通過國際合作,調整產品方向和產品結構,支持綠色產業的發展。
郭曄也認為,未來或將逐漸出臺各項配套政策支持體系、統一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建立多層次綠色金融市場組織體系、豐富綠色金融產品體系、完善與規范綠色金融監管體系、建立綠色金融統計信息數據庫、推動環境信息披露制度建設等,從而優化綠色金融生態環境,更好促進綠色金融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發揮金融服務綠色經濟的作用。
市場力 綠色產業空間引爆在即
專家和業內人士指出,在政策和資金引導下,綠色產業將成為各地投資重點和熱點,相關產業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
“在目前綠色GDP考核體制下,地方政府會逐漸放棄對經濟增速的一味追求,轉而重視環境方面的相關考核。以清潔生產、可再生能源、綠色建筑、節能環保、循環經濟等為代表的綠色產業將成為未來工業投資和各地政府著力發展的重點。”渠慎寧說。
業內人士認為,根據國家對未來綠色經濟發展的總體要求,多個萬億級綠色產業將得到長足發展。其中,水污染治理、工業污染治理、大氣污染治理、危廢處理市場、土壤修復市場、環境監測市場、環境服務業、環保設備制造業等市場規模均超過萬億。
以環保設備制造業為例,工信部近日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0年,中國將培育10家百億元規模的環保裝備制造業龍頭企業,行業產值達到1萬億元。文件明確了多個重點發展領域,覆蓋大氣污染防治裝備、水污染防治裝備、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裝備、土壤污染修復裝備、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儀表等。
E20研究院執行院長、北大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薛濤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本身也能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不過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在兩方面持續發力。
一是環保產業需要變成一個“真產業”,有正常的優勝劣汰競爭機制而不再是關系市場和表演市場(裝置不運行或者不達標),行業成熟度要提高(表現為一定的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和優秀公司的持續發展),技術水平要持續升級,最終治理效果要能以環境質量的改善為根本目標。在服務于工業領域的環保領域表現為工業治污穩定達標率的提高,這方面離不開正在大力實施的環保監管、排污許可證和信息公開。
二是加快整個產業結構的調整步伐,首要的是通過強化監管,將環保成本納入制造業成本,加速促進低質產能退出,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并促進整個產業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