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芬蘭信息通信技術公司諾基亞宣布,將停止虛擬現實(VR)攝像機OZO的研發和硬件生產,同時在其技術部門裁員310人。 諾基亞的這一選擇,或許意味著近年來一路高歌猛進的虛擬現實市場進入洗牌期,虛擬現實技術進入了發展的岔路口。虛擬現實技術何去何從?
虛擬現實曾被視為未來工業技術的主導力量,很多大公司都在該領域大舉擴展業務,包括臉書和谷歌公司。2016年3月OZO在歐洲上市時,諾基亞技術部門研發負責人韋沙·蘭塔寧曾對媒體說,OZO有望使諾基亞成為虛擬現實影像方面的引領者。但OZO后來的銷售業績卻慘遭滑鐵盧,價格從上市初的6萬美元降至2.5萬美元,直至現在的完全停止生產。諾基亞OZO的結局雖始料未及,但卻是虛擬現實市場洗牌期優勝劣汰的一個縮影。
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遭遇瓶頸期,市場發展速度緩慢,原因主要有:技術不過關、產品價格過高、市場消費力不足、使用環境受限嚴重、虛擬現實影片內容匱乏等。其中,現有技術仍無法完全解決虛擬現實帶給人體的暈眩感,是虛擬現實無法快速發展的最重要原因。
雖然諾基亞進軍虛擬現實市場并不順利,但是業內仍有很多人認為,虛擬現實技術不會隨著諾基亞的退出而停止發展的步伐。
任何科技創新之路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雖然道路曲折,但依然潛力無窮。諾基亞雖然退出了,但是虛擬現實技術并未淡出市場,反而正在多個領域被探索應用。近日,美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NBA)金州勇士隊開始利用虛擬現實技術來監控球員的傷病情況,通過“眼同步”技術評估和監測與腦震蕩相關的各種平衡和協調問題。虛擬現實技術還逐步被運用到高等教育領域。例如,利茲大學的牙科學生,會戴上虛擬現實頭盔接受訓練,檢查出現在他們眼前的牙齒;醫學院的學生通過這種方式來研究腫瘤和傷口。
新一輪洗牌是新科技誕生必然要經歷的陣痛。未來或許有更多廠商研發虛擬現實產品,制定產品標準,積累用戶體量。經過市場篩選后,有些平臺、系統會生存下來,有些則會被淘汰出局。正是在這種激烈的市場洗牌中,虛擬現實技術會不斷進步,成本會不斷降低,安全性和普及性則會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