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有的人都非常幸運,因為我們處在一個‘見證奇跡’的時代,在過去的40年時間里面,我們見證了中國從農業社會發展到工業化社會,信息化社會。我們非常幸運,我們處在一個能夠實現夢想的時代,中國現在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發展機遇當中,新的科技革命馬上就要到來!边@段話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共十七屆、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五國院士”張杰。
2018年9月5日,在“華山論劍 創新中國”9.8首屆西安企業家節?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高峰論壇——華山論劍西鳳酒2018品牌文化峰會上,張杰發表了《未來已來,唯變不變——對新科技革命的思考與展望》的主題演講,他圍繞世界科技革命的變革規律、新一輪科技革命的特征以及如何抓住新科技革命歷史機遇,進行了深度的剖析和精彩的解讀。現場觀點精準,金句頻出,引來陣陣掌聲,F摘錄其中部分精彩內容如下:
科技革命最根本的驅動力其實是人類的需求。
過去幾千年來,人類的需求其實有一個基本的規律。在歷史上,人類多少年來困惑于瘟疫、饑荒和戰爭,所以戰勝這三大挑戰就是人類長期以來主要的追求。過去因為要滿足人類的生存需求、溫飽需求,所以在300年前人類啟動了第一次的科學革命和工業革命,它為我們帶來了全方位的變化。在200多年前,為了滿足人類不斷增長的需求,人們開始經歷了第二次的科學革命和第二次的工業革命,在過去的100年的時間里,我們經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工業革命,它為我們帶來了全面的變化。包括在農業方面、工業方面,在我們的社交、健康、尊嚴這些方面都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奇跡。更加重要的是今天,萬物互聯、人工智能和基因編輯,為我們帶來了一個新的夢想,新的時代,今天我要告訴大家的是,這個時代其實已經到來了。
追求個性化,實現自我,超越自我是未來人類文明發展的方向。
人類需求的新變化會產生新的科技革命。從現在去展望未來我們的夢想是什么,作為人類這個整體,我們的夢想或許是掌控幸福,掌控生命,超越自己,所以實現個性化,實現自我,超越自我是未來人類文明發展的方向。基因工程或將可以通過減少或者逆轉細胞老化速度來延長人體的壽命,也許最早到2050年,人類的壽命或將突破物質身體的限制。另外虛擬現實世界也可能在2050年就被創造出來,讓我們的生活體驗可以得到永生。
人工智能分成三個階段,弱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分成三個階段,弱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就是現在所處的階段。計算機有很多的優點,它的記憶能力遠超人類,計算能力遠超人類,但是目前在情感、創造性等很多領域,機器還有很大差距。但是這些年發生的情況,可能大家要用一個新的眼光再去看人工智能,比如說現在的人工智能可以做詩,還可以作曲,《Break Free》是人工智能和人合作創作和演出的一個曲子,將要角逐格蘭美大賽,如果獲獎就是人工智能在作曲方面可能戰勝我們人的另一個實證。
這一次新的科技革命,誰成為它的策源地,誰就會成為科技強國。
這一次新的科技革命,誰成為它的策源地,誰就會成為科技強國,這個也是十九大習近平總書記給我們提出的要求,到2050年中國要成為科技強國。要想成為科技策源地主要的競爭將會在四個層面展開:第一,誰擁有最好的大數據基礎設施;第二,誰能產生和占有最多、最全的數據;第三,誰有最高、最快、最好的數據分析能力;第四,誰能最有效地利用與開發數據的價值,假如在這四個層面我們全可以領先世界,我們就是新的科技革命的策源地。
2018年是中華民族非常難忘的一年。
2018年3月23日,美國啟動了貿易戰,一直到現在美國還在各個方面對我們國家進行封鎖。這些從正面來講也有好處,因為它給我們啟示,以芯片為例,中國可以生產大量的芯片,但是大量低端的芯片,需要更大的投入,需要市場的響應。5G我們已經領先了,但是非常遺憾的是5G基站的自給率幾乎為0。芯片每年進口花費2000多億美元。全球化提供了解決問題更廉價的方案,這是一種方便,但它也給我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使我們養成了惰性,所以中國必須要做好應對更壞情況的準備,形成把本國市場組織起來支持核心技術發展的強大預案,我們不能被美方對華出口松一松、緊一緊而打亂自己開發本國核心技術的節奏,現在到了我們真正下決心的時候。
在演講的結尾,張杰提到,中國人是善于從壓力、危機、困難之下奮起的民族,沒有人能夠阻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步伐。未來已來,唯變不變,關山萬里,我們終將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