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3月8日A股出現回調,但是將時間拉長來看,經過2018年全年下行之后,今年開年以來,尤其是春節之后,A股市場依然可以用漲勢如虹來形容。
值得注意的是,股票私募機構整體倉位和收益率表現呈現顯著分化。來自第三方統計機構的最新倉位監測數據顯示,百億級股票私募自開年以來始終保持高倉位運行,并在春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平均倉位已加至86%的高位。而從2018年年末百億級私募接近七成的倉位水平來看,國內一線大型股票私募對于A股市場在2500點一線見底早已“胸有成竹”。
與此同時,包括百億級私募在內的所有股票私募倉位,在2月22日(“2·25井噴行情”爆發前一交易日),卻僅僅只有55.72%。這表明,中小型私募普遍對于A股市場的觸底反轉顯得膽怯和猶疑,明顯踏空了本輪A股大漲的行情。
百億級私募精準加倉
2019年開年以來,尤其是春節之后,A股市場展開一輪強勁的多頭反撲行情。截至3月8日收盤,上證綜指、深證成指今年以來最大上漲幅度均超過20%,中小板指、創業板指最大漲幅則均超過30%。
在此背景下,2018年整體業績表現黯淡的百億級大型股票私募在市場急速拉升之前精準加倉,成功捕獲了本輪行情。
來自私募排排網的最新倉位監測數據顯示,百億級私募自2019年開年始終保持高倉位運行,自1月初至2月1日(春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的四周多時間內,以平均每周高達3個多百分點的速度快速加倉,并最終在2月1日將其平均倉位水平定格在86%這一高位。
而從今年以來市場的運行來看,A股有效打破低位盤局、開啟一輪快速揚升行情的轉折點,恰恰就在春節之后。2月11日(春節后第一個交易日),上證綜指自2600點一線起步,至上周四盤中最高達到3129.94點,階段性最大漲幅超過500點。
“我們公司在去年12月就判斷A股市場已經跌無可跌。”上海某老牌百億級私募研究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不僅僅是因為類似滬深300、WIND全A等市場主要市盈率估值已經下降至自2005年以來的底部水平,而且股票市場對所有內外部利空因素也基本進行了充分反應。”
該大型私募在去年四季度開始對國內主流券商的年度策略報告進行了有針對性的研究和分析,最終認為,“2019年宏觀經濟與股市運行將呈現出V形(先跌后漲)走勢”的悲觀預期將大概率落空。
“我們寧愿相信2019年A股市場會持續走好,或者在一季度就觸底彈升。”該私募人士稱。而基于對A股市場的多空分析,該私募自去年12月開始將A股股票倉位提升至七成以上,并在今年1月至2月初市場回暖跡象明顯時進一步加倉,其倉位一度超過九成。
無獨有偶。今年1月12日,重陽投資總裁王慶在上海某私募論壇上進行主題發言時就表示,A股市場在2018年10月19日之前(滬綜指當日最低跌至2449點)的前一季度跌幅與前一年度跌幅,均與此前三次A股熊市最終觸及大底之前的下跌幅度大體相當。在此背景下,投資者可以考慮2018全年市場下行周期的“最后一跌”可能已經發生,而滬綜指在2500點一線,有較高可能成為重要的市場底部。
對于本輪A股大漲之前國內百億級私募激進加倉的原因,廣州某百億級私募董事長向記者表示,這背后的因素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從主觀角度來看,百億級大型私募精準抄底顯示出整體較高的投研水平,因而及時捕捉到了市場行情;從客觀方面來看,過去兩三年,采取價值投資策略的私募通常都比較成功,其策略正是以中長線持股為主。“不少私募也正是因為堅定高倉位持有一些穿越周期的價值股,才能夠在過去幾年中邁入百億級私募行列。”
中小私募裹足不前
值得注意的是,在百億級大型股票私募整體準確抄底、精準加倉的同時,大量中小型股票私募卻在過去兩三個月中度過了一段并不美妙的時光。“底部輕倉”、“大漲之前倉位仍舊謹慎”,導致他們不僅錯失了滬指2500點一線的重要大底,而且踏空了“2·25井噴行情”爆發之后的300點大漲。
私募排排網相關倉位監測數據顯示,在2018年12月28日A股市場低位徘徊在2500點一線時,百億級股票私募平均倉位為69.48%,而包括百億級私募在內的所有股票策略私募的倉位僅為55.42%。如果扣除百億級私募對全行業私募倉位的拉高效應,可以確定,在2018年年末A股磨底行情即將結束之際,大部分中小型私募已然“無心戀戰”。來自好買基金早些時候的一線調研也顯示,在2018年12月中旬A股市場處于“黎明前的黑暗”之時,國內股票私募全行業有多達80%以上的私募倉位為中性。
倉位監測數據進一步顯示,在今年2月末A股開啟一輪井噴式急漲之前,中小私募仍在猶疑與徘徊。私募排排網的統計顯示,在2月22日,百億級私募的平均倉位已提升至78.46%,而包括百億級私募在內的所有股票策略私募的倉位仍僅為55.72%。
上海一家管理資產規模在10億元左右、成立時間已逾5年的小型私募的基金經理,上周二向記者無奈表示,“公司老板已經看空市場兩三個星期了”。由于2018年公司在市場持續下跌中曾經長期采取中高倉位策略,而且還“踩雷”兩只復牌后股價崩跌的地雷股,導致公司產品全年業績出現近20%的虧損,今年以來其所在公司的倉位始終維持在四成左右的較低水平。而對于近期市場持續放量上攻、個股賺錢效應全面開花的火熱表現,該私募基金經理苦笑稱,公司老板在“后知后覺”中,目前至少踏空了2800點之后的300點大漲行情。
好買基金研究總監曾令華則向記者透露,據其了解,自豬年開年A股市場進一步出現轉強跡象之后,國內大型私募的加倉明顯比普通中小型私募更堅決,更果斷。
私募行業或繼續分化
中小私募與百億級私募表現迥異,不同股票私募產品的收益率也大不相同。私募排排網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月26日最新一期凈值公布時,倉位水平在八成以上以及倉位在五至八成的股票策略私募產品,今年以來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為13.28%和7.65%;而倉位在二至五成和兩成以下的產品平均收益率,則僅為4.87%和2.58%,大幅跑輸A股主要指數基準。
對于中小型私募對于大勢預判和倉位管理的落后局面,前述廣州某百億級私募董事長認為,過去在牛市環境中,中小私募博弈布局中小市值和高彈性個股的投資策略往往比較容易成功,但是在過去三年卻比較失敗。尤其在2018年,采取這種策略的中小私募大面積遭受重創。“考慮到中小私募投研水平整體較差,2018年大量產品凈值遭受重創,很多私募管理人在今年往往急于控制倉位,減少虧損,很容易導致倉位較低,踏空行情。”該董事長表示,“對于不少中小私募來說,將倉位由兩成提升至五成,可能已經算是很高水平的倉位了。”
另有業內人士表示,整體而言,中小私募的投研水平、投資經驗、信息分析能力弱于大型私募,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今年以來中小私募在大勢研判和倉位策略上的落后。
曾令華也分析說,今年以來“后知后覺”的中小型私募,大多由于2018年虧損,而普遍對于A股市場的觸底轉升變得膽怯和猶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私募之間投資水平的差距,將導致未來國內私募行業進一步分化。”
上海某大型對沖私募基金人士稱,未來,大型私募在投研、風控、內部管理等方面的優勢更加明顯,將更加利于長期資金的投資。雖然小型私募在投研能力方面也可能有“民間高手”的存在,但總的來說,更加科學系統的投研體系才是保證投資人長期利益和公司長期發展壯大的關鍵所在。
上述廣州某百億級私募董事長進一步指出,陽光私募行業從2007年至今已經走過了十幾個年頭,私募機構數量已達到幾萬家。而經歷過幾輪牛熊考驗之后,能夠達到百億規模的股票私募基本上已經處于全行業第一梯隊,并且自身發展已經進入良性循環。比如公司規模較大,可以養得起優秀人才,從而獲取良好業績;而業績穩定,管理資產規模也會進一步壯大。整體而言,“公募行業大浪淘沙的發展過程和發展規律,也將在私募行業得以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