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距離《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過去了一個月。政策先行之下,垃圾分類行業的玩家、資本開始躁動。企查查數據顯示,在這一個月中,注冊成立的垃圾分類企業達到1004家;上百個垃圾分類應用一夜之間上線。
2018年中旬獲得京東和峰瑞資本天使輪投資的奧北環保創始人汪劍超和來自北京的垃圾分類公司“愛分類”的總經理徐源鴻都向新京報記者表示,近日找上門的投資方明顯增多。
另一方面,也有從事垃圾分類的科技企業深陷困局。曾被譽為資本與科技結合的新型垃圾分類回收產業的樣本小黃狗已出現財務危機,大量欠款無法正常支付。今年2月以來,其在北京部署的不少機器停止使用。8月1日,小黃狗內部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公司破產重整已被法院受理。目前北京70%機柜已經恢復運營,有30%將在接下來幾個月陸續恢復。
其實,垃圾分類的風口早在2012年吹起,回顧提前布局垃圾分類的科技公司中,有的成為典范,預備上市,有的破產、停擺,身陷破產困局。隨著政策助力,機遇再次擺在眼前,從業者們如何看待垃圾分類這門老產業里的新商機?科技的參與能為這門傳統行業帶來怎樣的變化?
試水遇困
垃圾分類先行者“小黃狗”破產重整
一家主打環?萍嫉膭摌I公司近兩年來頻繁引發公眾和投資者的目光,其成長和衰落極為迅速。
這家名為“小黃狗”的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就拿下了中植系10.5億元的A輪融資,隨后又與深交所兩家上市公司鴻特科技和易事特簽署80億元戰略合作協議,引來創業板管理部發送關注函。2018年7月,小黃狗與其一致行動人舉牌鴻特科技,合計持股超過5%;12月,收購擁有15家智能分揀中心的“笨哥哥”。
小黃狗的模式是在小區部署設備,通過分類回收,“吃垃圾,返現金”。工商資料顯示,成立于2017年8月的小黃狗是派生科技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注冊資本為1億元人民幣。其希望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技術,實現對生活垃圾前端的分類回收、中端統一運輸,以及末端處理,并通過返現獎勵的方式激發用戶的參與。
在實際運營中,小黃狗選擇了招收加盟商的方式。加盟方以每臺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每年500元租金,并交納押金5萬元,且10臺起預訂的方式加盟。小黃狗與加盟商五五分成,其官方給出的一年凈利潤約為1.8萬到4.0萬。根據鴻特科技此前公告的小黃狗采購合同信息推算,一臺回收機的成本約在2萬以內。
2018年4月,小黃狗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開始投放進入社區。在東莞、廣州、深圳等城市率先投放,不到一年的時間,已在全國30個城市投放6000多組。與傳統垃圾箱不同的是,小黃狗回收機的體積龐大,分類也更為詳細,對金屬、塑料和玻璃有單獨的存儲空間,同時垃圾箱中央配有一塊大的屏幕和用戶互動。
這原本是一個資本與技術結合的新型垃圾分類回收產業的樣本故事,但是小黃狗卻忽略了市場的現狀,高估了用戶的參與熱情,以及未能形成業務流程閉環。
按照小黃狗的招商口徑,每臺設備每天可以獲利50元,可實際情況是招商并不理想。據了解,小黃狗“吃垃圾,返現金”的價位往往不及普通垃圾回收者給出的價格。尤其是可以回收利用的紙板、紙殼、報紙等紙類垃圾,與“市場價”差距頗大。其中回收報紙的價格甚至不及后者的一半。
有用戶表示,小黃狗回收機中,產品金屬、飲料瓶等回收項目總是顯示“已滿”,缺乏維護,感覺不方便。“小黃狗”的使用者告訴記者,剛開始小區部署的時候,還挺興奮地參與,但隨著時間累積,其所在的小區“小黃狗”已無法使用。
2019年6月6日,派生科技發布《關于股票交易異常波動的公告》中就曾提到,“小黃狗”欠各供應商的貨款暫時無法正常支付,且“小黃狗”目前對外應付債務金額較大,如最終無法全部恢復正常經營及支付貨款,可能啟動破產重整程序。作為壓垮小黃狗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其實際控制人唐軍。2019年3月,東莞警方披露,團貸網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被立案偵查。同為團貸網負責人的唐軍已主動投案。有分析稱,小黃狗環保項目涉嫌參與其關聯公司團貸網的資本運作。
8月1日,小黃狗內部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公司破產重整已被法院受理。目前北京70%機柜已經恢復運營,有30%將在接下來幾個月陸續恢復。小黃狗未來走向如何,能否從財務泥潭脫身,值得業界持續關注。
資本躁動
上海資本現投資熱 北京“收廢品的”互聯網化
7月22日,新京報記者在昌平一家小區見到了愛分類的總經理徐源鴻。
在采訪徐源鴻的過程中,一組投資方團隊正在這個小區的愛分類回收站點做調查。據記者了解,該團隊隸屬于一家以股權投資著稱的公司。
徐源鴻告訴新京報記者,2017年后,陸續開始有投資者找到他們想要參與財務投資。2019年,上海市政府力推垃圾分類,來自于上海的資本在今年開始多起來,已經有十幾家。
2018年中獲得京東和峰瑞資本投資的奧北環保創始人汪劍超告訴記者,“《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后,基本一周有三四家投資方找過來。”奧北環,F在主要是利用微信平臺向用戶推廣分類知識,在回收環節通過多次循環使用的回收袋以及積分獎勵體系鼓勵用戶參與分類回收。
1996年,北京市西城區大乘巷的居民就已經開始使用分類桶進行最簡單的垃圾分類。2008年在陸續調研了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分揀中心和產業園后,徐源鴻決定向北京市商委提交一個建設綠色分揀中心的可行性報告,推動行業升級,從而改變人貨分離以及露天回收的狀況。
愛分類的前身是徐源鴻父親的公司,早期發家于亞運村,隨著城市外遷,他們的業務覆蓋了整個昌平區,并且獲得了在這一領域的全牌照資質。讓徐源鴻記憶深刻的是,那時候與人溝通時,被認為只是“收廢品的”。因為早期垃圾回收主要是依靠個人經營,隨后由區域鄉親組隊,逐步開始體系化和企業化。
直到2014年,隨著城市環衛系統與再生資源系統兩網融合,垃圾分類政策開始對產業逐步覆蓋。2019年新政策出臺,這一行業一下成了香餑餑。
與父親的公司不同,掛牌于2017年的愛分類更加互聯網化,這得益于徐源鴻畢業于計算機專業的背景。這家脫胎于傳統垃圾分類回收企業的互聯網公司,正在開發自己的大數據平臺。目前該平臺能監測垃圾分類的各種數據,同時為政府提供垃圾分類的精細化管理。
新京報記者在昌平東關南里小區看到,愛分類在該小區設立了一家站點,免費向小區居民發放可承重30公斤至40公斤的專用垃圾回收袋,當用戶積攢的塑料、玻璃、舊衣物、書紙等可回收物裝滿這個回收袋后,用微信小程序進行預約,有專門回收員上門回收。
回收員在預約規定時間內,到達居民家中,對垃圾袋中的垃圾進行稱重。并按每公斤0.8元“環保金”的獎勵發放到居民微信環保賬戶里。居民使用該“環保金”在線下合作便利店和線上商城進行消費。有小區居民告訴記者,一年下來,大概可以拿到價值500元人民幣的“環保金”。
愛分類專用運輸車到達分揀中心后,這些生活垃圾被細分為50多個種類。僅塑料制品就被分為十幾種。精細分類好的垃圾分別被運往填埋場、焚燒廠和再生加工廠進行處理或再利用。部分垃圾會重新化作塑料、衣物、紙張再度回到循環使用中。
在垃圾分類回收的政策號召下,更多的創業公司涌現出來。企查查數據顯示,2019年7月1日至29日注冊成立的企業達到1004家,已披露的注冊資本從1元到3.69億元不等。還有更多的個人開發者獨立開發了應用程序,試圖分走一杯羹。記者查詢應用商店發現,已有近百個垃圾分類應用上線。
巨頭進入
分類垃圾桶淺嘗輒止 分揀階段仍離不開手工
互聯網巨頭已經將目光瞄向這一市場。“大的互聯網公司他們不會來做這一行,他們只能做平臺,把我們接入”,徐源鴻說,“垃圾分類回收鏈條長,賺的錢和互聯網比起來也不算多”。濕垃圾回收幾乎全部是依靠政府補貼獲利,而干垃圾的分類回收行業毛利在10%左右,需要憑借市場規模足夠大企業才能夠生存運轉。
阿里巴巴、騰訊、京東、搜狗、58同城這些互聯網公司選擇的賽道是目前被驗證已經有商業前景的數碼回收,對于上萬種分類的垃圾回收市場,他們仍只是淺嘗輒止。
阿里巴巴披露了垃圾分類最前端垃圾桶的銷售情況。2019年5月,淘寶企業服務平臺上“分類垃圾桶”的搜索量大漲3倍多,成交同比大漲超過七成。采購“分類垃圾桶”的企業客戶中九成為新用戶。到6月,淘寶數據顯示垃圾桶銷量達到300萬件。
京東也披露了一組數據,京東工業品的垃圾處理類目6月GMV環比增長222%,其中垃圾桶環比增長83%。上海建工、華潤置地上海物業公司等多家企業已與京東企業達成業務合作,由京東提供定制的垃圾分類場景化采購。
分類垃圾桶只是一個前戲,這門產業里真正的商機何在?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從產生垃圾到投放垃圾桶,就完成了整個環節。但在垃圾回收行業的從業者來看,這只是產業鏈的開始,也被稱為“投放”。徐源鴻告訴記者,這個產業鏈共有四個環節,除了投放之外,還包括分類、運輸和處理。愛分類目前涉及這個產業鏈的所有環節,但主要是做干垃圾,而濕垃圾則由其股東公司承擔。但對大多數垃圾分類回收的參與者,他們只是這條產業鏈的一環或幾環。
一位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市場尚未形成完整的商業閉環,投資的前景難以判斷。一位創業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已經開會討論了3C以外的市場,但沒有明確的決定。
上海電信經過實際調研后發現,居民投放垃圾的行為可追溯,濕垃圾本地處理和干垃圾焚燒質量可以提升。該公司新興業務運營管理部產品經理翁宇行告訴記者,中國電信運營商作為方案整合和大數據運營方參與,整合智能垃圾回收站和濕垃圾處理設備廠商資源。
在MWC上海展上,中國電信展示了一個體積龐大的垃圾分類回收箱,F場工作人員表示,這是迭代后的第二代產品,因安裝了攝像頭可以幫助用戶識別垃圾的分類。垃圾桶上也增加了顯示屏,引入了廣告等方式幫助廠商提高收益。翁宇行告訴記者,將盡快完成小區試點,后續準備將分類垃圾大數據對接至市大數據中心,供相關部門進行數據的分析和管理。項目啟動設備投入比較大,我們還在尋求解決項目建設資金來源的問題。
徐源鴻告訴記者,他是在2018年開始考慮新技術的應用,也投入了很多的設備研發費用,并已經有計劃上線一套具備更加先進且具有自動分揀功能的分選線。“這個行業離不開人,雖然可以機械化,但前段初分揀和類別的分析依然離不開人”。
在愛分類的分類車間,記者看到了一條由十多個工人組成的流水線,他們每個人負責篩檢出4-5類垃圾,成堆的飲料瓶、光碟、紙張等垃圾堆在他們的身后。當堆疊一定程度后,這些垃圾會被分類碼放,送到專業車間進行資源化處理。
技術難題
消費者端人工智能 識別率只有20%至30%
隨著垃圾分類熱潮,上百個有關垃圾分類的應用一夜之間上線,主要是針對消費者端。這背后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各類打著人工智能垃圾分類旗號的科技公司。
在記者隨機抽取的30個應用中,有一半的產品支持人工智能技術,語音識別和圖像識別是最常見的兩種技術。用戶可以通過語音輸入或者拍攝物品,由應用反饋垃圾分類的結果。
互聯網巨頭如阿里巴巴、騰訊也推出了垃圾識別的應用程序,通過物品的視覺識別做出垃圾分類的判斷。一些此前并不涉及垃圾行業的企業如平安、中國電信也開始利用人工智能的技術推出不同的解決方案。
當人們使用這些應用后會有這樣的疑問,他們當中的一些真的提高效率了嗎?因為無論是語音識別,還是視覺識別,其成功率很低。有人工智能公司的技術專家告訴記者,這些匆忙發布的產品,很多背后數據訓練的樣本并不足以支持其滿足日常使用的準確率,“他們的識別率只有20%~30%”。
多個人工智能企業的技術專家告訴記者,從技術的角度并不難實現,只是因為缺少樣本導致識別準確度低,目前用途只能是對用戶科普。
另一種思路是引入視覺識別和其他系統的智能垃圾桶,從客戶端進行智能識別。微軟的技術專家們期望通過引入視覺、重力、紅外等多種類型傳感器令垃圾桶實現智能化,由于可以采集數據未來變現可期,所以當前的改造成本就可以被彌補。不過,微軟技術專家們的創意需要產業鏈來落地。
微軟中國區的技術專家在內部孵化活動中也提出利用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區塊鏈等平臺和技術能力解決這一問題。微軟人工智能與研究事業部應用科學家林沂蒙和團隊通過添加傳感器裝置對現有垃圾桶進行低成本改造,實現垃圾數據采集,通過云端建立個人信用及獎勵機制。同時通過物聯網還可以對垃圾桶進行管理,預知垃圾桶的運行狀況,提前規劃垃圾車的調度以及垃圾桶的維護。
由于傳感器的引入,林沂蒙認為其所在小組的方案具有盈利模式,就是對垃圾識別出的數據可以產生更大的價值。比如可以識別出某個品牌的垃圾分布和用戶使用數據,在保護隱私的基礎上,與品牌商進行數據上的合作。林沂蒙告訴記者,“垃圾箱以前是黑盒,現在要變成白盒,垃圾要數字化”。
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云計算與人工智能事業部微軟新視界創新總監李迎彤則有不同的想法,他認為垃圾桶需要和用戶有更多的互動方式,才能吸引用戶參與。演示視頻顯示,垃圾桶的外圍將是屏幕,而垃圾桶只有一個孔,但內部會根據不同垃圾旋轉相應的內桶。李迎彤稱,單個垃圾桶改造的價格并不便宜,但大規模開模后會降低成本。
不過,也有受訪技術專家表示,垃圾桶的內部環境會對視覺識別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在垃圾分類階段,目前已有針對干垃圾的標準還需要進一步細分,因為僅塑料就有數種不同材料而導致不同的類別。有觀點認為,如果上述技術落實到產品端,其技術復雜性會對成本提出過高要求,從而影響市場推廣。
徐源鴻告訴記者,他建議用戶只需要將干、濕垃圾分開,后續則交由分類機構處理。所以,在消費者層面,引入人工智能更多只是讓用戶開始關注垃圾分類。
產業希望
企業端現技術萌芽 商業模式仍待實現閉環
目前專家們更看好企業端的應用。澎思科技公共安全業務部負責人茹敏告訴記者,垃圾收集分類時,如果可以通過視覺識別出有毒有害垃圾,避免垃圾混雜,這對后期人工處理減少二次傷害有一定的意義。
曠視科技研究院研發總監、檢測組組長俞剛也同樣看好這一環節的應用,他告訴記者,將AI視覺應用于垃圾分類可以提高效率,但針對不同的場景會有效果上的區分。在垃圾回收站做兩次批量分揀,這時AI視覺應用將利于效率的提升。
數字化的改造已經在部分環節開始。阿里巴巴旗下阿里云與瀚藍環境合作,通過人工智能管理垃圾焚燒爐,7月23日首個項目投入使用。阿里巴巴方面表示,人工智能輔助下,以前操作員4個小時需要操作30次,而現在只需要在收到提醒后人工干預6次即可。
一個高3米、寬5米的機械臂伸出五只爪子將發酵了5天的垃圾抓取投入1000攝氏度高溫的鍋爐里。這些垃圾的重量約等于10輛寶馬汽車。如今,這個鍋爐被裝入了人工智能的傳感器,經過幾次投放后,人工智能系統就可以識別一抓的燃燒值,從而配合風壓風溫,保證爐腔內部壓強的穩定。這樣做的好處是,延長鍋爐的壽命,并且令排放的氣體更加環保。
阿里云工程師張茂靈表示,工程師用3個月時間梳理了大約100個工人老師傅的經驗,將之數據化、模型化之后進行生產驗證。
一位業內技術專家告訴記者,在國外垃圾回收的機械化已經很成熟,因為國外人力成本高,所以被大量引入機器,幾十萬美元一臺的機器可以實現10個人左右的效率。也就是徐源鴻的一條產線的人工。不過,該專家表示這其中的應用不僅僅是視覺識別,還要包含多個物聯網傳感器,比如紅外、壓力傳感器等等,而且這些傳感器與負責自動分類抓取的機械臂聯動,“這些在國內還沒有企業形成已有的商業模式”。
微軟亞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員傅建龍告訴記者,目前計算機視覺中物體識別的研究方法可以讓計算機對物體抽取一個部分進行識別,從而確定物體本身。如果被遮擋的物體露出了相應的識別點,就可以被機器捕捉。此外,新的研究方向將可以從2D向3D進行轉化,進行多視角建模,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遮擋問題。
前述技術專家稱,需要產生足夠的價值推動也是目前產業進展緩慢的問題所在。改造升級現有的設備使之具備數字化、聯網化的功能,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而這種投入在日處理大規模垃圾的回收廠才有可能通過運營回本,甚至盈利。目前,國內市場還沒有企業跑通這個商業模式。
垃圾回收成為智慧城市的一環,已成為多數受訪者的共識。?低曄嚓P專家告訴記者,垃圾分類是一項涉及全社會的精細化管理命題,當前話題更多只是聚焦于居民小區場景下的垃圾分類。茹敏也表示,各個環節有相應地解決方案后,需要將其順利地串聯,這些都做完才能有真正的閉環。這種全產業鏈的拉動,需要政府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