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
為網約車司機制定準入標準的責任雖然在政府職能部門,確保落實到位卻要依靠網約車平臺。
近日在京舉行的第五屆世界大城市交通發展論壇上,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蔡團結透露,近兩年交通新業態快速發展,網約車日均訂單量已經超過2000萬單。蔡團結同時表明,交通管理部門將進一步加大對非法運營的打擊力度,監督平臺公司全面清退不合格網約車司機。
近年來,網約車作為人們短途出行工具,已逐漸成為很多年輕人首選的代步工具。多種乘車方式、不同乘車價格的網約車,為乘客提供了更多選擇,讓消費者出行體驗上了一個檔次。同時,網約車平臺及網約車司機的行為是否規范,也直接影響消費者的出行體驗。網約車行業經過前些年的“野蠻式”發展后,暴露出很多管理漏洞,直接影響乘客的生命財產安全。如何彌補漏洞,確保惡性事件不再發生,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對監管也是一種考驗。
打擊非法運營、治理不合格網約車司機,是網約車監管的重中之重。網約車司機群體基數龐大,如果無法做到合理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就會被一些“害群之馬”鉆了空子,并拖累整個網約車行業的健康發展。此前出現的順風車乘客遇害一事,不僅給消費者造成巨大心理陰影,也對網約車行業的發展帶來很大不利影響。該網約車平臺整改力度不小,客服團隊擴大至9000人,還在軟件平臺上推出“加密行程錄音、錄像”“醉酒報備”“黑名單”等新功能,并加強警企合作,優化警方調證流程,提升客服處置效率,增強線上、線下司乘安全教育。通過整改,網約車平臺基本建立了線下安全管控和應急保障網絡,強化了信息安全管理,司機和乘客在安全上的體驗均有所提升,也間接推動了網約車行業的合規化發展進程。
對網約車的管理,不管是對司機還是對車輛的線下管理,再怎么加強也不為過,畢竟事關乘客的生命財產安全。網約車管理,包括網約車平臺的運輸證辦理,對網約車司機的從業資格管理,以及對不合格人員和車輛的清退等等,都是消除網約車安全隱患的必要工作。
此前發生的順風車案件中,疑犯可以用自己父親注冊的號接單,足以說明網約車平臺在管理上存在重大漏洞。究竟誰可以開網約車,誰更適合開網約車?對這一點,網約車平臺在很多時候要比監督部門和執法部門更清楚,為網約車司機制定準入標準的責任雖然在政府職能部門,確保落實到位卻要依靠網約車平臺。
工信部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在網約車政策發布2周年的2018年7月,全國共有210個城市出臺細則,覆蓋62%的地級行政區,車輛合規率僅為0.54%,司機合規率僅為1.1%。
網約車司機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社會經歷通常比較豐富,出臺的相關法規及準入標準能否獲得網約車司機的認可與尊重,也在考驗政府職能部門與網約車平臺。安徽省蕪湖市出臺的相關細則就得到了業內好評,在駕駛員標準方面,不再要求網約車駕駛員取得“市區居住證”,改為“本市居住證”;實行車輛、人員分類許可,要求營運時三證齊全;對出租車的經營權和利益分配等機制進行修改和完善,直面網約車帶給傳統出租車行業的沖擊,倡導出租車進行信息化升級,接入管理系統,并與網約車進行融合,提高接單效率,呈現了相關部門的擔當作為與執法智慧。
很多問題單靠固化的規章制度是無法有效解決的,還需依靠科技創新的力量。例如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司機在登錄平臺前要先進行臉部掃描,冒名頂替者很容易被發現,把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當然,在利用科技手段提升信息安全技術保障能力的同時,也應切實保護用戶的數據安全。
□ 魏敏(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