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電信運營商管理漏洞現象被頻繁曝光。12月12日新華社報道稱,哈爾濱中國聯通[微博]“八大坑”,存在用戶包年業務到期后繼續收費、欠費后未經任何告知就上了“黑名單”等問題。
昨日(12月14日),記者從中國聯通獲悉,中國聯通已成立專項調查組進行調查,并將進行全面清理管理漏洞工作,持續改進服務質量,限時對媒體和用戶關切的問題進行回復并給予滿意解決。
有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運營商發生這樣的問題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管理存在漏洞,運營商在業務設置、服務管理上與用戶需求存在較大差距,另一方面則是高KPI(企業關鍵績效指標)的業績考核。
北京郵電大學[微博]教授舒華英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寬帶包年業務到期后繼續收費,從合同上來講是說不通的,到期了運營商應該提前提醒用戶,如果不繳費應該停掉,而不是繼續通著然后向用戶收費,這是強買強賣。
對于一個用戶名下辦理多張手機卡的問題,舒華英認為,這并不一定就是中國聯通的問題,因為現在個人信息很容易被社會渠道泄露,“但中國聯通把用戶列入黑名單之時要進行甄別,如果是惡意欠費那就要列入黑名單,如果是身份證被盜用,需要中國聯通進行甄別,所以管理工作要做得更細一些。”
事實上,此前《人民日報》也曝光了中國聯通的 “霸王條款”,3G轉4G需凈身出戶。對此,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對記者表示,把3G用戶往4G網絡引導,是各大運營商都應該積極做的事情,4G資費要比3G更有優惠和優勢,但運營商顯然沒有從用戶角度考慮,把服務精細化。
無獨有偶,不久前中國移動[微博]也被央視曝光存在亂收費問題。12月5日,央視曝光牡丹江市移動公司員工私自給用戶開通增值業務,造成亂扣費。報道稱,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開通了多項增值業務。
之后工信部、中國移動和當地通管局成立調查組進行專項調查。隨后,中國移動稱,發現牡丹江移動在管理上存在漏洞和缺陷,嚴重違反公司有關管理規定,牡丹江移動部分營業人員在給客戶辦理更換優惠套餐、免費補卡等業務時,存在搭售增值業務的行為,存在未經客戶同意批量開通免費業務的問題,部分社會代理渠道商有為客戶違規定制業務的行為。
舒華英說,這說明運營商在管理方面確實存在漏洞,但主要根源在于各運營商的考核指標,基層工作人員為了完成任務有意無意甚至故意弄虛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