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銳萍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省委將我市確定為全省深化農村改革的試點市,于安康而言,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3月3日,全市農村工作會議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我市將從以下三大方面著手,先行先試。
一、扎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發展
1、穩定糧食生產是基礎。我市雖然不是糧食主產地區,但糧食生產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警惕、拋棄責任。嚴格執行耕地占補平衡,耕地紅線既要保數量,也要保質量。建設好高標準農田,穩定糧食生產面積,增強糧食生產能力。
2、發展優勢產業是重點。集中資源、握緊拳頭、持續用力,集中力量抓好生豬、富硒茶、魔芋、核桃、現代漁業、山林經濟;要擇優扶強,培育幾個頂天立地的行業龍頭;重視搞好流通,注重品牌打造,從“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將現代商業運作的理念滲透進去,研究市場、瞄準市場、開拓市場,構建靈活、快速、機動、覆蓋面廣的銷售網絡體系,加強農產品的品牌培育和市場開發,開展直銷配送、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多種形式經營,提升市場化營銷水平。
3、現代農業園區是抓手。走“市場化運作、商品化生產、企業化管理”的路子,依托品種、技術、服務等優勢,吸引更多農戶和經濟組織通過土地流轉、資金入股、勞務輸出、合作經營等多種形式參與園區建設;圍繞主導產業,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支持龍頭企業與農民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提高園區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使園區主導產業、主導產品商品化率達到90%以上,使農業園區真正成為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重要載體。
4、生態富硒是特色。有機、綠色、生態、富硒是安康的特色和優勢,重點是要在“改、退、轉、治、保”五個字上下功夫,而非簡單地貼上富硒的標簽。
5、水利和科技是支撐。大力推進農田水利建設,抓好漢江綜合整治、中小河流治理、水源工程建設、基本農田建設、病險水庫治理、丹治二期項目等重點水利工程,注重渠道、管網配套建設,提高灌溉能力和保障水平。加強農業科技創新,不僅要解決科技與生產“兩張皮”的問題,還要解決科技與市場“兩張皮”的問題,切實提高科技對現代農業發展的貢獻率。
二、加快美麗鄉村建設
鄉村是現代化、城市化的根基,是人類共有的文化根脈和精神家園。我們要從實際出發,統籌規劃,既要有山水之美、田園之美,也要成就農民生活之美。
1、抓好“物的新農村”。“物的新農村”是指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的改善。要以水電路網為重點,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農村信息化,努力改善農村居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重點鎮、新型社區和中心村建設,促進村莊布局優化、農村人口集聚。
2、抓好“人的新農村”。“人的新農村”就是要讓農村群眾過上體面、便捷、健康文明的生活。要加快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文化衛生事業,在義務教育學校改造、提高基本醫療保障面、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方面加大投入,加快縮小城鄉差距;統籌推進鄉村公交、廣播電視、電話寬帶等建設,讓廣大農民生活更加便捷。
三、做好農村改革試點工作
1、加快推進土地制度改革。按照穩定政策、規范管理、民主協商、確權賦能的要求,按期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工作。圍繞盤活農村生產要素,探索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
2、創新“三農”資金保障機制。結合我市實踐經驗,力爭總結提煉形成財政涉農資金整合的有效辦法和長效機制。同時,要繼續深入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創新,推廣平利土地承包經營權、寧陜集體林權、石泉農戶房屋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經驗,扶持村鎮銀行、資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組織發展。
3、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要大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大力培育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加快發展農民合作社,做優做強農業龍頭企業;努力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4、穩步推進鎮村綜合改革。通過改革進一步優化鎮村機構設置,完善鎮村工作運行機制,提高鎮村服務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