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存款下滑不出意外。”中國工商銀行(3.91,0.00,0.00%)北京某支行行長表示,在他看來,各銀行6月份“錢荒”時使用的“非常手段”很多,一些“威逼利誘”而來的資金過了時點就又轉走了。
“不過我想不明白的是,就算轉走,這些錢大部分應該還在銀行體系內才對,現在外部投資環境又表現不好,分流能力應該不強,為什么整個銀行業都是流失呢?”該行長也有些疑惑。
根據申銀萬國[微博]近期調研數據顯示,四大行存款在7月第四周小幅增加600億元,截至7月28日,7月存款負增長9500億元,預計全行業7月人民幣各項存款負增長9000億元。
中國銀行(2.68,-0.01,-0.37%)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認為:“每過季末考核,銀行存、貸款就面臨著大幅波動。”他認為這種狀況不可持續。
事實上按照一般理解,當銀行資金向體系外流動時,通常是股市情況好,或者其他投資市場火爆,再或者就是資金向國外轉移。
業內人士認為這幾種“吸走”銀行存款的可能都不大,的確股市在持續走熊,民間借貸、信托、藝術品投資現在也在變弱,對于資金向國外轉移,7月22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稱目前中國沒有出現資金主動撤離的跡象。
“6月時央行非公開發放的3000億元流動性在7月被央行收回了,這個影響不小。”前唐山市商業銀行總行副行長、北京銀通興業咨詢公司總裁師陽表示。
6月,銀行大鬧“錢荒”,各行為了拆借補洞,用盡各種辦法,但依然窘迫,最終觀望了一段時間的央行還是出手“救了一把”,其中主要是以非公開發放方式將流動性注入了國有行,再由國有行在銀行間市場調節流動性。
8月1日,申銀萬國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央行在6月底銀行資金最緊張時刻采用非公開方式定向投放了規模約3000億元的資金,而這部分資金也于7月底前收回。
師陽據此數據測算認為,回收的3000億元將影響蒸發存款9000億元左右,據此他認為國有行存款的流失主要應是央行回收資金所致。
事實上,國有行外的其他類型銀行7月存款是有所增加的。
“股份制行很多還是有所增加的,我們行在同類行中存款增長位居前列。”興業銀行(9.23,-0.04,-0.43%)相關人士告訴筆者。
雖然銀行逃過了6月“錢荒”一劫,但未來流動性緊張的局面仍將持續一段時間,現在銀行業的存貸比已經接近監管紅線。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近日透露,6月末,商業銀行存貸比由3月末的64.68%飆升至72.43%,這一數字已是近年來的歷史最高值,距離75%的監管紅線已是一步之遙。宗良建議監管層應該強化日均存貸比考核機制,讓銀行根據自身能力投放貸款。“并且未來吸納存款和固定資金資源也將成為銀行間競爭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