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南方周末》主辦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年會在北京落幕。該年會自2009年發起以來,備受政府、企業、媒體以及民間各界關注,擁有極高的公信力和影響力。此次年會公布了“中國上市企業社會責任榜百強企業”名單,伊利位居食品行業第一位。與此同時,伊利實施近5年的“伊利方舟”項目斬獲“年度責任案例“大獎。此外,伊利精準扶貧項目”伊利營養2020“入選年度精準扶貧藍皮書。伊利同一時間連中“3獎”,說明伊利的企業社會責任(CSR)實踐,獲得了外界的廣泛認可和一致好評。
伊利集團副總裁張軼鵬(第一排右三)領取南方周末年度最佳責任企業獎項
參與評審的專家表示,伊利獲獎不是偶然,而是企業深耕CSR、將社會責任“基因”植入企業各個環節所帶來的必然結果。
成立伊始 CSR“基因”根植伊利
世界上沒有憑空而來的成功,伊利在CSR領域的成績,可以追根溯源到企業成立那天起。伊利董事長潘剛說,在古漢語中,“伊”是“她” 的意思,引申為你、我、他、大家,“伊利”就是讓大家得利的意思, “伊利集團就是為了大家的利益而生存和發展的。所以,伊利成立至今,一直重視社會責任!
對于企業來說,最基本的社會責任是提供優質產品給消費者。伊利的企業信條就是伊利即品質。此外,伊利的社會責任體系里, “為世界提供最優品質的產品和服務” 排在首位。為了生產100%安全、100%健康的乳制品,伊利整合全球優質資源,持續升級全球質量管理體系,將嚴苛的質量管控標準貫穿于全球產業鏈,保證零食品安全事件。在伊利乳品要經歷一千多項檢驗,而檢驗標準不僅要符合國家標準線,還要符合嚴于國標線的企標線,以及嚴于企標線的內控線,三條線層層把關,其嚴苛程度令國際一流的乳品原材料供應商也為之驚嘆。截至2016年年底,伊利在檢測設備上的累計投入5.97億元,全年的檢測費用投入高達2.9億元。
伊利在追求品質的基礎上,還堅持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指導自身產品創新,以幫助品牌夯實市場口碑。為此,伊利在董事長潘剛的領導下布局了大數據雷達平臺,全方位掃描、抓取、分析消費者存留于互聯網線上線下各類場景下的 海量數據買入,深入洞察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從而制定自身的產品戰略。
伊利對品質始終如一的堅持和對消費者需求的洞察,贏得了消費者的充分信賴。伊利的奶粉、冷飲等產品品類市場銷售份額長年位居國產市場第一,液態奶、酸奶銷售量和銷售額也呈穩定增長趨勢。而消費者對伊利產品的認可,也驗證了潘剛所說的那段話:唯有始終堅持品質思維的企業,才能夠實現穩健長久的發展;唯有用品質思維塑造的企業品牌,才能基業常青,持續贏得消費者的心、贏得市場。
實踐引領 理論升華
如果說伊利在社會責任的業務層面走在了業界前列,在其他方面,伊利的做法也毫不遜色。伊利將社會責任體系細分為四大塊,除了“為世界提供最優品質的產品和服務”內容外,還包括引領全球行業發展,倡導人類健康生活方式和善盡社會責任的內容。其中,在“善盡社會責任”這一板塊下,又包括了“營養健康”、“環境保護”、“青少年教育”、“就業幫扶”等四個重要議題。每個重要議題下,伊利分別開展類型多樣、受益群體明確的各類企業社會責任項目。
通過這種提綱挈領的“44N”模式,伊利開展了如“伊利方舟”、“愛加餐”、“伊利營養2020”、“東北濕地保護”等社會責任項目。迄今為止,伊利已經為社會公益事業累計投入資金8億元,CSR業內專家稱,伊利的各類社會責任項目受益群體龐大,覆蓋范圍廣泛,社會反響都比較顯著。例如“伊利營養2020”,該項目是一項提高貧困地區兒童營養健康水平的戰略性公益舉措。該計劃在今年持續近1萬小時的時間,跨越25000公里,分別深入云南、甘肅、河南、湖北、黑龍江、陜西、山西、四川、寧夏等貧困地區,為覆蓋中國近1/3省份、260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的貧困地區兒童提供系統性、全方位的營養關愛。無論是持續時間、運輸歷程,還是覆蓋范圍,“伊利營養2020”均創下了奶業營養扶貧的最高紀錄,在整個行業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
“伊利營養2020”受捐地區的孩子們享受伊利學生奶帶來的營養健康
“伊利營養2020”也獲得了各方肯定,其中,農業部領導對該項目的評價具有代表性:伊利發揮了行業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具有社會責任領袖的風范,體現了乳品企業的社會責任擔當。
伊利在進行實踐的同時,不忘理論升華。得益于社會公益項目的豐富實踐,伊利圍繞“社區、青少年、環境”三大核心目標的健康發展,形成并且踐行了一套完整的企業社會責任體系——“健康中國責任體系”。同時,伊利在企業社會責任領域也開創了3個“第一”:第一個完整的健康中國社會責任體系、第一個社會責任應急預案、行業內第一份企業公民報告。
與時俱進 伊利進入“SDGs”時間
憑借豐富的實踐和完善的理論體系,伊利在社會責任領域走在了行業前列,但伊利并沒有滿足于此,而是與時俱進,根據業界態勢,隨時調整自己的CSR策略和實踐。例如,隨著聯合國《改變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以下簡稱“SDGs”)文件的公布,全球企業社會責任進入到了SDGs時代。作為行業領軍企業,伊利也適時跟進,將其社會責任升級到“SDGs”模式。
對于SDGs的出臺,CSR領域專家表示,此前由于社會責任及可持續發展并非是經過嚴格界定的法律或技術規范,這導致了不同國家、地區、組織間在實施社會責任時難免具有文化沖突、社會規范的差別。SDGs的出臺,意味著不同國家、宗教、民族、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已經在社會責任領域達成全球共識,全球組織關于CSR有了共同行動和語言框架,這有助于各類組織更高效地與利益相關方溝通其業務影響和績效。
進入“SDGs”時間,首先在思維上進行轉換,用SDGs的思維方式來對待社會責任工作,根據SDGs提出的新議題、新指標調整現存的CSR理論體系和組織架構。思維轉換的直接結果之一是,在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撰寫上,伊利開始呼應SDGs。
此外,伊利在實踐層面也積極行動。在對SDGs的17個目標進行研究后,伊利根據企業屬性,率先在生物多樣性上“做文章”。2016年12月,伊利集團攜旗下高端液態奶金典品牌作為中國企業的唯一代表出席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伊利董事長潘剛在《坎昆企業和生物多樣性承諾書》上簽字,做出9大承諾。伊利也成為首家簽署《公約》的中國企業。簽署公約后伊利將9大承諾分解納入社會責任體系下的“環境保護”、“綠色生產”等重要議題中去,并逐項落實。目前,伊利相關項目正在積極推進。
專家表示,伊利在國內企業中率先對標SDGs,主動采用全球“通用語言”來實施和展示自己的社會責任工作,這說明伊利對自己工作成績的自信,也體現了伊利在該領域的國際化視野,即伊利將自己放在了全球可持續發展的“版圖”中。隨著伊利SDGs相關工作的推進,伊利將成為中國企業履行SDGs的“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