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劉德炳 鄒錫蘭|廣東報道
一邊是企業自認為一項保濕創新工藝,一邊卻是被曝光“水分超標”。中順潔柔紙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順潔柔”,002511.SZ)陷入一場始料不及的質量風波:2月16日,北京消費者協會曝光20余種不合格紙制品,其中,中順潔柔旗下的創新產品Lotion柔潤(柔滑)迷你型紙手帕被指存在水分超標的問題。
對此,中順潔柔總經理劉欲武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潔柔Lotion是企業的創新產品,采用保濕工藝,符合國家相關衛生指標。但由于其屬于新產品,尚無相應的國家或地方標準。在這樣的情況下,用舊的標準來衡量這一新品,無疑會出現誤解。
北京市消協幾天后在網站上對本次抽查結果追加了一句補充說明:“據企業反饋,交貨產品水分采用Q/ZSZY 05-2012標準,標準值為≤25.0%,測試結果符合樣品明示標準,為合格品。”
近年來,各領域標準之爭頻繁上演。業內人士認為,標準化改革勢在必行,標準的發展必須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兩個標準為何打架?
什么是交貨水分?交貨水分是反映紙巾紙產品中水分的含量。按紙巾紙的國家標準(GB/T 20808-2011),紙巾紙交貨水分必須≤9%。
據此標準,北京市消協指出,潔柔Lotion的含水量為10.4%,明顯超標。
這一結果迅速在市場上引發騷動。記者了解到,結果公布當日,中順潔柔部分紙巾產品就遭遇經銷商投訴、退貨、下架等情況。
2月17日,劉欲武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檢驗報告證明,潔柔Lotion不但衛生指標符合相關要求,而且無皮膚刺激性,無黏膜刺激性,安全可靠。該產品交貨水分采用的是Q/ZSZY 05-2012標準,標準值為≤25.0%,實際測試為10.4%,符合標準。
Q/ZSZY 05-2012又是什么標準?
我國《標準化法》第六條規定:“企業生產的產品沒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應當制定企業標準,作為組織生產的依據。企業的產品標準須報當地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因為潔柔Lotion為創新產品,沒有相應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中順潔柔便在其產地中山市和江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備案,其備案文號為Q/ZSZY 05及 Q/JMZS 3,且備案號標示在產品外包裝上,備案標準交貨水分為≤25%。
中順潔柔將潔柔Lotion的檢測結果及其他情況反饋給北京市消協,希望盡快澄清事實,消費者可放心使用。
不久,北京市消協便正式公布了潔柔Lotion為“合格品”的消息。
標準之爭仍在加劇
對此,一位研究標準的專家表示,潔柔Lotion的遭遇所反映的,絕非國標和地方標準不統一這么簡單,其實質是標準的缺失和滯后:由于沒有國標,只能在地方標準基礎上進行備案。
近年來,包裝飲用水、轉基因食品等領域頻頻爆出標準之爭。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長支樹平在3月11日召開的全國標準化工作會議上說,總的來看,標準的供給還不能很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比如,當出現質量安全事件時,社會往往質疑標準缺失、滯后;在化解產能過剩、淘汰落后產能中,往往反映出標準的先進性、規范性不夠等問題。
上述專家表示,經濟越有活力,創新工藝必然越多,創新與標準的沖突也越多,而我國仍處于經濟快速發展階段,未來圍繞標準的爭議在所難免。
法律和社會責任是最低標準
標準改革已勢在必行。中國標準化專家委員會榮譽主任委員郎志正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下一步應當構建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多層次的標準結構,不同層次的標準有不同分工。國家標準該管什么,不該管什么,應該有明確思路。國家標準的范疇應該限定在基礎標準、安全標準、環保標準、節約標準、公共服務標準、跨行業公用標準以及頂層管理標準范疇內,有重點地制定和修訂,不必追求數量,把不該作為國家標準的變為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制定,應當突出地方特色,如特有農產品及其生產過程的標準、地方特色產品標準、旅游及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務標準。
郎志正進一步指出,遵循市場化原則是發達國家標準化工作的最大特點,基本形成了政府監督、授權機構負責、專業機構起草、全社會征求意見的工作運行機制,保障標準制定的公正性、透明度,這也值得借鑒。
支樹平的思路與專家觀點相合:一方面做“加法”,全面正確履行標準化管理職能,強化標準化宏觀管理和綜合協調。一方面做“減法”,逐步減少政府標準的層級和規模,從長遠看,凡依靠社會組織和市場機制能夠有效供給標準的領域,政府標準要逐步退出、大幅“瘦身”,同時培育發展按市場機制運行的社會團體標準。
然而,標準化改革的步伐再快,也必然會不斷面臨新技術新工藝的沖擊。那么,對于企業而言,創新是不是一個包打一切的擋箭牌呢?事實上,有些企業就以創新為幌子,生產出無標準的甚至是有害的“創新產品”,最終危害了社會、妨礙了企業發展。比如三聚氰胺工藝剛出來的時候,還被作為一種突破了現有標準的創新工藝受到有關方面的獎勵,但最終整個社會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對此,中順潔柔董事長鄧穎忠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如果企業在進行創新時,并無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企業應當遵守另外兩個標準。一個是社會責任,企業的創新應當有利于社會,這需要政府引導、社會監督、企業自律;另一個標準應是法律,企業的創新必須遵守法律。
近年來三大食品
衛生標準之爭
大米鎘限量:標準太嚴?
2013年,湖南大米鎘含量超標事件引發標準之爭。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大米的鎘限量不得高于0.2毫克/千克。一方認為現行標準適中,但反方認為,南方大米鎘含量與酸性土壤、水稻品種有關,且日本等地的限量也為0.4毫克/千克,我國現行標準過嚴。
飲用水超標:標準太多?
2013年4月,農夫山泉陷入“質量門”。我國目前與瓶裝水有關的標準有4個國家標準,都屬于衛生(安全)標準,而農夫山泉執行的浙江質監局提出的標準則屬于質量標準范疇,且寬松于國標。如此多的標準,凸顯出國內瓶裝飲用水標準繁雜、執行混亂。
乳業新國標:標準太低?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有關部門對乳品標準進行了重大修訂。但新國標要求,一是蛋白質含量每100克含2.8克,這個數字低于國際標準3.0克,也低于舊國標的2.95克;二是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總數,由原來的50萬上升到了200萬,比美國、歐盟的標準高出20倍,被業界驚呼為“一夜倒退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