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荷蘭有個城市的市民不愿意使用垃圾桶,隨意亂丟垃圾,城市“臟亂差”嚴重。市政部門為此想了很多辦法試圖規范,如加大罰款力度、高密度巡查,都不起作用。后來,有人給市政出了個主意,給每個垃圾桶加裝了電動感應器,每當垃圾丟入,感應器就啟動錄音機,播放一段音樂或一個有趣的短笑話,或道一聲謝謝。這一招果然有效,市民們很快適應了在垃圾桶倒垃圾,美妙的音樂讓人們做對了該做的事,城市因而變得整潔。安康高新區新建成的公園草地近日成了我們的城市話題,光鮮的草地在冬日的暖陽下格外溫馨,成了安康人一個戶外休閑的好去處。不太美妙的是,一些休閑者在草地上亂丟果皮、紙屑,就像不懂事的孩子在自家新刷的墻壁上涂鴉,令人敗興。近幾日,安康吧網友對此熱議,頗多譴責,這讓人在憤慨不文明行為的同時,也感動安康城市文明的“正義之聲”依然強大。盡管在公園草地上亂丟亂扔只是極個別人,但絕對的少數透露出來的信息卻令人不安,我們一方面當理性拷問社會公德養成機制的缺位和低效,一方面是否也當檢討公德監督的不足、不為?具體到美麗草地上的不文明行為,我們在相信“公德戰勝”的同時,是否也該讓我們的垃圾箱也“唱”起“歌”來,讓我們的青年、中年、老年志愿者,大人、孩子志愿者走上草地,為不文明的人群做一些文明的示范?!簡單地抱怨,消極地“信任”,對“文明參差”都是負數,我們當認真做點校準文明的實際工作,因為文明畢竟不是天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