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人們基本上只講金錢和成功,不講“人生意義”之類的話題。即便偶爾碰上一個人講,常常會引起眾人的側目,甚至會當作另類或“出土文物”來看待。
那么,“人生意義”這類話題真的就土的掉渣,不值一提嗎?我的看法剛好相反,不僅要講,而且要大講特講,全面、透徹地講。為啥這么說呢?我覺得現在無論是個人或國家都太缺乏這方面的東西了。一個人如果不去思考“人生意義”這類問題,就難以確立遠大的人生目標,也就難以成就宏圖偉愿。同樣,一個國家和民族,如果沒有偉大的夢想,那是絕對沒有前途和希望的。
既然“人生意義”如此重要,為何現在的人們普遍不愿或不屑去言說呢?原因固然很多,但最為重要的我覺得有這么三點。一是教育引導不夠。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固然沒錯,但只硬了這一手,而對人們理想信念教育有所淡化甚至是缺失,結果造成了人們普遍地急功近利、心浮氣躁,因而不注重遠大理想,只講金錢和成功;不注重高尚人格的培養,不堅守做人的底線,導致出現諸如官員貪腐、誠信缺失等大量的社會問題。二是社會風氣不正。正因為不講理想信念,所以價值觀嚴重扭曲,人們的物質欲望無限膨脹,單純的以占有更多的金錢為人生目標和全部內涵。于是,社會上制假、販假、坑蒙拐騙大行其道,人們對“一夜暴富”、“一夜成名”趨之若鶩,還有“寧愿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車上笑”的丑談竟然贏得眾多人的追捧。許多人整天就圍繞“掙錢——花錢”這一低層次目標樂此不疲,成為金錢的奴隸。三是內涵理解不全面。學哲學出身的作家周國平把人生的意義分為三個層次,一是關于幸福問題的世俗意義,二是關于道德和信仰問題的精神意義,三是關于生死問題的終極意義。而心理學家馬斯洛則從人的需求角度,由低向高依次劃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個層次。由此可見,無論是三個層次還是五個層次,無論是人的需求還是人生的意義,其內涵都是非常豐富的,絕不應該把人生的追求簡單鎖定在物欲滿足這樣一個較低層面上。
誠然,每個人都同時具有生物屬性和社會屬性,所以,在某個階段或一定的環境下,一個人對物質進行必要的占有,以滿足自身的生理需求是完全正常和應該的。問題是生理需求畢竟是一個較低層次的目標,而人與其它動物最大的區別在于,他不僅追求生理滿足,更注重精神和心靈方面的東西。而且追求層級越高,心靈就愈加自由,幸福感也愈強。相反,如果一直停留甚至沉溺于生理需求層面,不僅失去了做人的意義,而且會活得很累,甚至很不快樂。因為生命本身對物質的需求并不是很多,而且最為重要的如陽光、空氣和雨露還是免費的。當下很多人的幸福感不強大都是因為在盲目攀比中,為物所役,為物所累。所以,在全民凝心聚力實現中國夢這一偉大的征程上,教育引導人們去積極思考“人生意義”這類重要的問題,不斷提升自己的需求層次,不僅必要,而且非常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