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評論員
就地轉化是城鎮化的重要途徑,安康應該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以就地轉化為模式的新型城鎮化進程,扎實推進美麗富裕新安康建設。
隨著改革的深入和社會的發展,意義巨大并伴隨相應挑戰的城鎮化擺在我們面前。城鎮化是指農業人口不斷向城鎮轉移、第二三產業不斷向城鎮聚集、非農人口不斷增加的過程。政治局七常委集體出席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本身就顯示了城鎮化于當下的中國的重要性: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推進城鎮化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是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城鎮化有多條理論和實踐的路徑可供參考,在安康何以非選就地轉化不可呢?
就地轉化的城鎮化堅守著以人為本理念。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科學布局、綠色發展、文化傳承的城鎮化道路,要求“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合理結構”,而此前市委三屆四次全會提出建設美麗富裕新安康目標中,“城鄉美”就包括“生態空間潔凈秀美,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舒適宜居”,這與中央部署要求高度一致,說明我們的目標是正確的路徑是清晰的,這就是安康的新型城鎮化之路:就地轉化的城鎮化,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核心、以人為本的理念。實現農村居民就地轉化就業,促進農村居民市民化。
就地轉化的城鎮化契合中省精神要求。中央城鎮化會議強調,中國特色、科學發展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核心是以人為本,關鍵是提升質量。省上明確表示“農村居民就地就近市民化是城鎮化的重要途徑”,指示“把小城鎮建設好,大力發展新型農村社區,使農村人口不離鄉土就能享受城市生活,是最現實的選擇”。就地轉化的城鎮化,就是力求讓更多的農村居民自愿的就近就業增收,享受潔凈秀美的生態空間和舒適宜居的生活空間,避開交通擁堵、環境污染、資源緊張等等煩惱且愈演愈烈的“城市病”。
就地轉化的城鎮化符合安康發展實際。城鎮化是發展中的城鎮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安康包括城鎮化的發展離不開全省全國發展的大背景。面對中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即將付諸實施和新型城鎮化理念不斷得到深化的新情況,在城鎮化進程中,我們勢必要更多地依據國家主體功能區的要求、限制等因素,將城鎮化置于資源、環境承載力之內考量。就地轉化的城鎮化正是這一考量的新發展,符合我們自身的實際,可以有效地應對新情況化解新矛盾。
當然,就地轉化的城鎮化能否順暢實施、效果如何,則要看基礎設施建設的廣度、就業主導型產業支撐的強度、公共服務的力度、機制創新的深度如何了。因為,產業支撐強弱事關就地轉化的新市民生計大事,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好壞事關就地轉化的新市民生活質量優劣,而機制創新程度更事關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就業支撐、公共服務等城鎮化必備條件的建設與提供。當下要緊緊抓住陜南避災扶貧移民搬遷安置工程的機遇和東南沿海加快向西部產業轉移的有利條件,同步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就業支撐和公共服務,實行“移民搬遷進社區、土地流轉建園區、農民就地變工人”的綜合承載方式,倡導“住在山下、就業增收在山上”、“住在城鎮、就業增收在企業”、“住在社區、就業增收在園區”的發展模式。以有計劃、按步驟地把農民就地就近轉化為產業工人,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就地就近轉化農村居民為市民應該是一條符合安康實際、具有安康特色的新型城鎮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