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評論員
在建設美麗富裕新安康的偉大實踐中,我們必須堅定生態友好型產業的主攻方向,走既符合生態文明又實現經濟富裕的協調發展之路。這是通盤考量安康發展內外因素的科學判斷。
堅定生態友好型產業主攻方向,是將安康的發展置于全省穩中有為、提質增效大環境的戰略思考。省上部署2014年經濟工作時要求“堅定不移實施穩中有為、提質增效戰略”。事實上,我們安康“提質增效”的任務十分艱巨。近年來工業增速雖然較快,但以選礦、初級冶煉等為主的材料產業占到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43.8%,質量效益明顯不高。唯有扎扎實實地調結構轉方式,“提質增效”才有可能。同時,我市以資源優勢為依托的生態友好型產業理念正在形成,正處于起步成長期,發展空間增長潛力巨大,理應成為我們調結構轉方式“提質增效”的首選。
堅定生態友好型產業主攻方向,是立足于安康屬于國家級限制開發的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現實選擇。今年汛期之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全線通水,漢江水質、重金屬、工業點源、農業面源等重點污染防治責任更加重大。但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定位的“限制開發”不是限制發展。發展的方向在哪里?發展的路徑是什么?當此之際,生態友好型產業就成為不二選擇:上符合國家定位,下依托自身實際。舍此別無他途!
堅定生態友好型產業主攻方向,是大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時代背景下彰顯安康優勢資源的最佳途徑。國家加大生態文明建設、治理環境污染需要一段時間,這正是安康發展的機遇,安康至少有十年黃金期。安康有豐富的硒資源、潔凈的漢江水、較高的森林覆蓋率,與其他地方的環境治理任務相比為輕,發展生態友好型產業,正是安康利用他人他地忙于生態治理而彰顯自身資源優勢的最佳途徑,時不我待,時機稍縱即逝,效益放大,優勢物化盡在于此。
發展生態友好型產業有成功的經驗可資借鑒。浙江省桐廬縣把生態保護作為工作重點和戰略首選,十年不輟,把環保作為招商的先決條件,關閉曾是稅收支柱的小石材、小電鍍等污染企業,最終得益于環境改善“筑巢引鳳”作用,一批跨國集團因為這里的生態落戶桐廬,生態旅游業、現代服務業、科技產業成長為支柱產業,經濟增速位列當地首位。我們期盼倡導的“讓城鄉因環境而美,讓群眾因生態而富”目標已在桐廬成為現實。
桐廬的經驗啟迪我們,發展生態友好型產業要深諳“舍得”之道,有所為有所不為。要有長遠意識,要把生態保護作為重點,放棄那些雖有效益但影響生態的產業項目,經濟發展暫時受損但對于產業提等升級等長遠發展卻有倍增放大之效。
有鑒于此,當下,安康發展生態友好型產業須傾注心智下功夫關注的重點應該是:綜合利用山、水、人基本要素,促進經濟再生產和生態再生產同步發展。增強現代農業園區創新驅動發展能力,推動生態林業向產業林業轉型、山林經濟由種養型向市場加工型轉變;充分利用充沛潔凈的水資源,推進涉水產業發展,建設漢江漁業養殖基地,富硒礦泉水和天然水等飲用水生產基地;重視利用充裕的人力資源,加強與發達地區的合作,注重整條產業鏈的轉移,推動服裝、電子、裝備、服務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持續壯大具有帶動作用的生態旅游產業,推動生態旅游業向綜合型產業、知名旅游目的地、養生基地和山水休閑度假地轉型發展。若如此,安康發展的明天當屬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