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峰是旬陽縣冬青村一個年輕農民,今年35歲正是青春好年華。與許多西部地區農民艱難尋找致富路一樣,他曾用十余年在外闖蕩,然后選擇回到家鄉,又用了十年,建設出了自己美麗的小家園,憑著自己的土地和流轉別人的土地,他年收入可達20萬元以上,毫無懸念地進入小康時代(本報8月13日第四版《郭明峰的喜悅和困惑》)。像郭明峰這樣的農民,在安康的大地上不在少數:外出,還鄉,再創業,再扎根,這正在成為新常態。筆者曾有一個判斷,在中國農村的遷移人口中,呈現“三個三分之一”的狀態,三分之一最終在城市或他鄉安居,三分之一回到起點的故鄉,三分之一在城市間流蕩。對于安康這樣的欠發達地區,很長時期都會有一個“三分之一農民回到故土”的狀態存在,回來的人可能有多種情況,而我們最樂見的是郭明峰式的回鄉,帶著新的沉實心態、新的見識、新的想法回來,重新在故鄉的熱土上創造新的生活。郭明峰回來了,他把自己曾經的舊家園建成了新家園,這個家園是一個小小的家庭農場,他在土地上種的還是我們常見的品種,但與過去不一樣的是他已然能夠自覺地追著市場走,跟著消費走。令人欣慰的是,找到幸福方式的郭明峰也有自己的困惑,那就是希望政府部門在農業技術服務上更貼近、更適用,幫助更多的有志農民重新認識土地,認識農業,在自己的土地上種出更多的幸福之果。郭明峰們的困惑,正是我們政府職能部門服務的著力點,以多年“三農”服務的基礎,我們完全可以做得更好。郭明峰們的回歸與困惑,為我們各級政府應對當下“空殼村”、推進農村專業合作、發展家庭農場、土地合理流轉、激活農村生產力,提供了新的視角。如果有更多的郭明峰回來,重建土地上的小康,美麗富裕新安康就有了最耀眼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