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在市上召開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會場上,石泉縣城關鎮北街社區的陳緒賢講的一席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社區有一個200多平方米的室內活動場所,有商家愿出30萬元年租金租賃,社區經費緊張,30萬對他們來說是大錢,但最終他們卻做了社區群眾服務中心,為轄區1200余名老人服務,人們一片叫好。
近年來,我市注重公民道德建設,宣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諸如“道德模范”、“安康好人”等評選活動,涌現出許多道德模范、文明公民、最美安康人等。然而道德模范并沒有得到大家爭相效仿,文化沙化、價值矮化、誠信缺失、道德滑坡的現象依舊嚴峻。
仔細了解,其實大多數人的心里都希望社會健康,自己成為有道德有信仰的好人。是什么原因導致現在的結果呢?關鍵在于選擇習慣的養成。中國原本是個農業社會,改革開放后經濟飛速發展,社會迅速進入工業社會,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下,農業文明崩塌,市場經濟的逐利性使每個人成為“經濟人”,人們雖有善良的愿望,但當道德與個人利益發生矛盾后,人們選擇了利益,整個社會也庸俗化,人們不再尊重英雄和好人,轉而羨慕大款、權貴、貪官。這些選擇形成了習慣,使得整個社會呈現浮躁情緒和“互害狀態”,進而使人們缺乏安全感。
改革開放30年,經濟發展了,人們變富了,幸福感反而降低了,就是因為“互害社會”的形成,我市大力推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要大家在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之間利益沖突時有準則,在義和利之間更多地選擇道義,這種選擇形成習慣就會形成“互利社會”,進而大大提高人們的幸福指數,降低人際成本。
因此,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從基礎做起,讓它融入教育,融入社會生活,融入政策導向,融入從嚴治黨,讓踐行核心價值觀的人享受無上榮耀和利益,而不應讓道德低下甚至魚肉百姓的人因有錢登堂入室,享受尊重。久而久之,踐行核心價值觀的選擇就會成為習慣,使我安康兒女人人知廉恥,重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