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部分人開始重新審視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十八大以后,許多有識之士重新挺起文化自信的脊梁,紛紛從國學中汲取營養,以安康為例,各種國學講堂紛紛開講,國學館也創辦不少。
然而,現實中人們的反應并沒有倡導者那么熱,其原因一是那些國學倡導者不懂經世致用,比如將《弟子規》的精髓和繁文縟節一并端給青少年,與現代社會不符,引起學生家長反感;另一個原因是有的國學講授者把國學當作時髦,找幾本書看了一下,自己還沒弄懂便急于成立各類研究會,講授者草草登場,使有興趣聽講者大失所望;還有一種原因是倡導國學者的觀點正確,自己也下功夫學通了,但在現實生活中自己并沒有踐行他所弘揚的那些東西,不能使人信服,有的甚至受到學校和學生家長的抵制,不讓到學校去講。
弘揚國學是一種好事,它可以讓我們重拾中華文化的自信,培養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同時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這些核心價值觀有助于人們恪守道德底線,對安康來講可以打造人文安康的美好形象,擴大對外影響力。國學畢竟產生于農業社會,有其歷史的局限性,甚至有一部分是糟粕。比如,儒學從不倡導民主、法治,不崇尚科學,這些都與現實社會不相適應。
弘揚國學不是鉆故紙堆,拾古人牙慧,而是要充分與推進社會治理和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結合起來,在宣傳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背景下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在依法治國的基本框架下宣講國學。
具體實踐中,既要汲取國學精華又要拋棄糟粕。從國學中汲取精華,比如禮義廉恥,禮儀是指法規制度,廉恥是說道德品格,讓人們崇尚禮義廉恥有助于推進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要把國學中符合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東西整理出來,形成一個個專題,而不是把原有的東西全盤繼承下來,因此,要注重師資力量的培養,讓學通了并且自己能踐行的人講,形成榜樣力量,同時要形成較為規范的大綱,按大綱發揮?傊,弘揚國學一定要與時俱進,否則就會誤人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