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安康的農村給人感覺是人口減少,外出打工的多,呈現出空心化趨勢,但也有不少村屬經濟發展很好的實心村,比如旬陽棕溪的王院村,不但自己的村發展了,還在漢濱等地搞“飛地經濟”。我認為一些村的空心化與農村基層黨組織“缺位”也有關系。
近幾年,我在扶貧包村和基層采訪中發現,城區周邊和公路沿線農村換屆時,村支書有人爭著當,而在偏僻一點的山區都無人愿意當村支書。我了解過,主要是城區周邊和公路沿線征地拆遷和涉農項目資金多,而在偏僻的山區當村支書、村主任,鎮上發給的一點工資對他們沒有一點吸引力,反而影響他們發家致富,有的地方選出的村支書、村主任長年在外打工,只是掛了個名。一些村多年不發展一名黨員,也不過組織生活,農村黨員嚴重老化,主要與農村基層黨組織缺位有很大關系。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狀。這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變化有很大關系,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村種養殖效益較差,青壯勞力選擇了外出打工,一家一戶的傳統農業基本難以維系,廣大農村留下的人口被戲稱為“九九三八六一”部隊;與此同時,市場經濟的逐利性也侵蝕著農村黨員,黨員缺乏宗旨意識,缺乏群眾觀念,一些村支書只為多獲取資源和利益,而不是為了老百姓;再一個,農村基層黨組織長期不過組織生活,黨員的榮譽感退化,覺得和其他群眾沒啥兩樣。在這種情況下,黨的先進思想沒占據人們的大腦,基層黨組織缺位也就成為必然。
建設美麗富裕的新安康離不開農村這一塊,因為我們的農村人口占到三分之二以上,而且農村的衛生環境和治安環境對城市也有很大影響,因此建設一個美好的新農村至關重要。要將農村建設好,必須要強化基層黨組織,積極發展黨員解決農村黨員新老交替,并通過基層黨組織作用的發揮,一是把農民組織起來發展農村經濟,讓農村有吸引力;二是把黨和國家的群眾路線方針政策宣傳到位,把涉農項目和惠農資金落實到位,讓老百姓覺得基層黨組織在為民辦事;三是建設好農村社區,制定村規民約,通過村規民約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土化,從而使村民建立良好道德風尚和培養遵紀守法的習慣;四是要豐富農村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并倡導綠色消費,把農村環境治理好。只有這樣,農村基層黨組織才不會“缺位”,才會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