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5個村莊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至此,我市已有6個村莊入選并得到保護,這是省住建廳從保護村落歷史文化角度所做的很有意義的工作,下一步還將繼續增加保護范圍。
國家加大對村落的保護說明傳統村落正在快速消失。近些年,在工業化的帶動下,全國各地均進行快速的城鎮化。城鎮化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因為傳統一家一戶的農業無法繼續,工業化需要更多的勞動力資源,現代農村科技成果的吸收轉化也需要實現農業規;洜I。我市在這輪城鎮化大潮中變化也很明顯,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在不斷減少,自然村大量消失撤并,為改善農村居住條件代之以在城鎮集中安置整齊劃一功能齊全的社區。
從宏觀經濟角度講,城鎮化可拉動內需,對一個地方經濟發展是有利的,但如果是違背客觀規律搞攤大餅式的城鎮化,或為了獲取土地收益使農民被城鎮化則不可取。從國家宏觀經濟來講,我國即使最終達到70%城鎮率,農村將仍然有4億多人在居;從農民角度來看,將農民從村落搬進城市社區,從瓦房搬進樓房,其生活成本顯著上升,如果沒有固定經濟來源容易變為城市貧民;從文化心理角度講,隨著居住環境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農民所熟悉的自然景觀和風俗習慣沒有了,其安全感、歸屬感、土地主人感消失了,這將給他們精神帶來無法彌補的痛楚。
心安之處是故鄉,城鎮化應以人為本,因此,國家提出的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我們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應通過發展工業、服務業,以產業“實心化”為前提將符合條件的人轉移到城市,同時在保留傳統村落原始風貌的基礎上發展現代農業,慎砍樹,不填河溝,少拆房,在原有村落的形態上改善農民居住條件。這樣既可以減輕城鎮化壓力,防止出現城市病,也可利用傳統村落文化的補償心理發展鄉村旅游,還可將農村傳統手工制品和特色食品挖掘出來形成產業,使新型社區與傳統村落相得益彰,避免農耕文明中優秀文化的斷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