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云
春天,到幾個茶區去采訪,深刻感到茶區在變,不少的變化出乎意料。作為陜西的老茶區,安康的茶有過幾百年的發展,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又有過一輪全面發展,最近的十年,應當算是新一輪發展,幾輪大發展,奠定了安康茶在全國茶產區的資源地位。這些年安康茶產品漸行漸遠,翻秦嶺過漢江,走出國門,越來越多的人知道陜西有綠色的陜南,陜南有不錯的綠茶。
說安康茶正在產生著影響,有一個例子可以充分證明,那就是不少南方老茶區的生產經營者近年來安康發展,我所認識的幾位浙江、福建茶商承包流轉茶園進行改造或新建茶園,開發新品種,如紅茶,作為中國紅茶“新貴”,在中國茶市場嶄露頭角,以其獨有的品質受到人們的喜愛,安康紅茶也走出國門,出現在歐洲人的早茶桌上,這讓人意外也讓人欣然。
很多年的印象中,安康茶的產量年年增長,品種名目越來越多,你不經意中,不知什么時候就會冒出一個新牌子,反正有茶園的地方,就有自己的牌子,個個名頭嚇人。數量眾多的牌子,讓喝茶的人目不暇接,甚至顛覆自己多年的老概念。在一片繁榮中,我們在尋找最當家那個茶,它在哪里?這種歡樂中的隱憂該不該生發,從大道理上和小道理上,有時真不好拿捏,是雜花生樹好,還是一統天下好,市場要說話,別人成功的例子似乎也要說話。
采訪中,遇到幾位茶人,對他們的作為,頗有感想。
在平利縣長安鎮,三年前我采訪過茶葉“潮人”殷剛,他早年以種植絞股藍發家,在別人普遍跟種絞股藍后,他則探索把規模養豬與絞股藍種植結合起來,所謂沼茶結合。今年春天,在他的生產園區我看到他的沼茶結合的生產基地在大規模建設,不過,他的基地已不再是為茶而建,他三年前與陜西師大的生物專家研究開發絞股藍油,這種新培育的絞股藍不是用來長葉子的,是用來結籽的,用籽榨油,據說藥用保健價值是茶葉所不能比的,而且經濟附加值也不在一個量級上。我們早年留下的“讓絞股藍造福人類”的概念,在殷剛那里升華了,品質取勝成了這個農民常掛在嘴邊的一個“潮”詞。他的自信來自于科研的成果,用他的話說,“中試已經完成,可以大規模種植。”如今,數千畝的園區正在配套建設,殷剛未來的規劃中,是圍繞中心基地,建設數萬畝的大園區,以供絞股藍油的加工。
在長安鎮田珍的茶園,我們看到的是另一種景象,她的大棚茶已為她收獲今春的第一茬喜悅,而讓我們感興趣的是茶園里配套栽植的各類果樹,這樣的配置,為她的茶園帶來了仿生態的小環境,田珍說,“好茶葉喜蔭,蔭涼的環境能出好茶。”事實也是,在毗鄰的別人家的幾塊茶園我們看到,茶園的長相遠沒有她家的旺盛。在田珍的茶園里,我們探討了一番植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程度,比如茶園的桂花與茶的共生影響性,茶園里間作的蘭草是否讓茶葉因此有了蘭花的清香?我們這種隨性的探討,或許沒有科學性,但我們感受到的是一個茶農對于產品品質的向往,意義或許正在于此。
田珍目前正在對自己的茶園進行小環境改造,同時改造的還有田間道路系統,她將挖掉過去的水泥路,而恢復成生態路,讓路上長草,她還流轉了千畝山坡地,新建的坡地茶園配套建設茶旅融合項目,能吃能住,也能親手采茶制茶,還可以訂制自己的茶葉。
賀勝春,是平利縣有名的農企“盛豐源”的掌門人,她的臘肉產品早已走出當地,她的公司今年將在西安的大超市網點布貨四百多家,這意味著公司的加工能力將需大幅度提升。我們去采訪時,臘肉生產車間正在擴充,按照年加工十萬頭生豬規模進行建設,用她的話說,“要把全縣的所有生態養豬都加工推向市場。”賀勝春的信心來自于生態農產品的市場走俏,她也告訴我們,平利縣近年來農民工返鄉進行生態養殖勢頭很猛,她也計劃在南邊山區與農民合作建設生態黑豬養殖基地,以保證臘肉加工的品質。這些年,賀勝春的生豬定點屠宰和臘肉加工,產值一直保持在五千萬元以上,這顯然不是她的終期目標,所以她一直在不斷開拓市場的同時,也在不斷擴充產能,發展新的基地,同時她也流轉了數千畝山地,計劃借平利美麗鄉村建設東風,發展自己的山居旅游項目,她期望自己的企業能做到年產值過億元,“這樣才配得上省級龍頭企業的稱號。”
我們注意到一個細節,賀勝春加工的即食性臘肉干,全部用豬里脊肉制作,這保證了臘肉干的風味。當然這也為加工帶來挑戰,因為一頭豬的里脊肉并不多,四斤里脊加工一斤臘肉干,這需要生豬規模加工作支撐,用規模保證品質。賀勝春告訴我們,公司生產的即食性臘肉干,這些年一直保持旺銷,一個秘訣就是“堅持用里脊肉加工”,“沒有了品質,你啥也不是,市場不會同情你、可憐你。”
在安康農產品生產和開發過程中,類似于殷剛們的“從數量追求到品質自覺”,現在正在成為一種安康農業的“潮流自覺”,在所有農業規模化生產的地方,農民們越來越明白拼數量的時代早已過去,品質如好口碑、好家風、好人品一樣為他們所看重。這樣的實例我們在漢陰的富硒米、旬陽的獅頭柑、嵐皋的雪魔芋、寧陜的食用菌、白河的木瓜系列開發、漢濱的“陜茶一號”生產、瀛湖的仿生態養魚、紫陽雙安“源硒地”的富硒農產品開發、漢濱牛蹄“京康茶園”的高品質建設等等實踐中都看到了,農民們的自覺與努力正在給我們革命性的啟示。
再舉一例,紫陽茶商王璇幾年來致力于老山茶開發,一方面流轉高山茶園管理升級,遍尋百年老茶樹尋找品質之秘,一方面加工開發富硒高山茶,她的手工茶在品鑒圈內名氣不小,她在安康城的山茶體驗館如今也是一個雅致的去處,她說,只有品質的才是有生命力的。她還說,產品好做,品質難得,珍惜農業的品質才是真正做農業。
這些話出自農民之口,我們備感振奮。我們在給這些新潮農民以及品質農業的實踐者以熱烈的掌聲的同時,我們一定有必要幫助他們做得更快、更好,走得更遠。我們有辦法彎道超車,讓安康的農業沿著品質之路,走出特色、走出永續的效益,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