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朝慶
近日,中直機關紀委和各。ㄊ校┘o委紛紛發出通知,要求各級紀檢部門切實負起責任,嚴查年底節日期間隱形變異“四風”問題,以確保廉潔過節。“四風”問題可謂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中的“頑疾”。全國僅去年12月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5019起,6902人受到處理。
近幾年,我市一直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未雨綢繆治“未病”,防微杜漸治“小病”。每當逢年過節都提前發文件,打招呼,明察暗訪。然而,每逢節日,仍有少數干部耐不住寂寞,以身犯“戒”。特別是到年底,違規公款吃喝、公款贈年貨送禮、公車私用、違規濫發錢物、違規接受宴請等頂風違紀行為都會密集地“死灰復燃”。
其實,從世俗的眼光來看,到節假日特別是年底“四風”強力反彈似乎有它的苦衷。一是每個單位和部門的工作都需要上級的支持和其他部門的配合,一年到頭麻煩別人總覺得心里過意不去,在一起吃吃飯勾兌勾兌,來年再麻煩別人時好開口。二是對單位職工來說,一年到頭提要求發指令,有時還要批評人。年底多發點錢物彌合下情感。三是通過吃吃飯,送送禮給自己拓展一下人脈關系。四是有的單位慣性作用使然。前些年大家年底的福利待遇好,到了你這兒縮水了,個別職工會罵娘甚至告你,更有甚者一些“在野”人士扇動串聯形成一股戾氣,也不排除一些領導以工作協調之名行拉私人關系之實,以公款招待辦私事,在給職工發福利中搭車送禮,以給職工發獎金津貼掩蓋私設“小金庫”和謀小團體利益。
上述現象,無論多么合乎情理,但追根溯源,無非是蒙混過關的僥幸心理作怪,低成本高回報挺而走險的誘惑和人情社會的“痼疾”在作祟,目的在于贏得好的“口碑”,為升遷鋪路搭橋,為辦私事打通關節,實質是違紀,本質是黨性觀念的缺失。
“四風”隱形變異造成的“節日腐敗”看似小事,危害卻很大,它直接導致黨內政治生活的不正常,黨和政府的正常運行機制失效,代之以潛規則和另類發展,甚至滋生“官場”逆淘汰現象。從現象來看,一是讓黨的紀律和條例成了一紙空文,損害了黨紀的嚴肅性;二是讓廣大干部群眾覺得權力大于紀律甚至法律,權力不受約束,有權可以任性妄為,最終破壞社會風氣;三是從一個地方來講,會形成“破窗效應”,每個紀律的鐵墻都會出現裂縫,甚至窟窿越來越大,也會使一個單位一個地方的微環境失去公平正義。就領導干部個人來講,一旦東窗事發,雞飛蛋打,追悔莫及。因此,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應牢記“一崗雙責”,不為人情所累,不為表面“政聲”所逼,不為利益所誘,在年底守住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