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云
1月15日至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瑞士進行國事訪問,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并訪問在瑞士的國際組織。短短4天時間里,習近平頂風冒雪,日夜兼程,輾轉蘇黎世、伯爾尼、達沃斯、洛桑、日內瓦5地,密集開展數十場雙多邊活動,廣泛接觸多國領導人和各界人士,發出中國聲音,宣示中國主張,講好中國故事,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開出中國良方,受到各界熱烈歡迎。一個負責任、敢擔當的大國形象,深深鐫刻于歐洲之巔,在國際舞臺中央熠熠生輝。
國家地位提升,責任提升,帶給我們發展喜悅的同時,當然更是繼續發展的現實迫切。
新年伊始,省市陸續召開的全委會、人大政協“兩會”,對全省和各地的追趕超越、加快發展,都密集做出在新方位、新目標、新動能視野上的全面部署,可謂立向高遠,各蓄新勢,各有高招,全省范圍的競爭發展、追趕發展態勢再現新景。我市去年底的市四次黨代會,今年1月份的“兩會”,更是在安康人的政治經濟生活中,攪動一池春水。“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持續引發熱議,各縣區頻頻亮相公眾話題端,展示新一年和未來五年發展信心與勇氣,新年安康人有新期望,新年安康要有新作為。新形勢要求下安康到底該怎樣在各個層面、各個視野上推動實質性發展,安康的社會情勢良好,令人多有振奮。
開放發展、創新驅動,無疑是安康眾多發展新話題中最有思辨意義的話題。安康要整體全面開放,并且在一些關鍵領域強力推動開放發展、創新發展,由此而產生安康新一輪的對外開放、選商選資、體制機制創新、要素創新、最優政策創新,這些都在市四次黨代會郭青同志的重要報告和“兩會”徐啟方同志的重要報告中,已有明確闡述與實質性部署。這些戰略思考點,必將帶來安康思想解放、觀念轉變、工作方式改變、服務效能提升、全員效率提高,必將帶來安康新的發展勢頭、造就新的發展增長點,必將帶來各級各部門工作面貌的重大變化,也必將促成社會創造財富建設文明社會的新變化。
全市要開放,要創新,部門怎么辦,單位怎么辦?
和不少部門領導人聊天,談起本部門如何貫徹落實市四次黨代會、市“兩會”的工作部署,特別是開放創新求突破求質效,大家感慨很多。一方面,大家認為時勢緊迫,安康快發展是安康最大的“時務”,各級各部門必須“識這個最大的時務”,不觀望,不等待,不甘居中游,不被發展邊緣化,一定要有所作為,而且要有新作為,不能老是“慢三步”,要跳起來動起來。一方面,大家也深感責任重大,任務艱巨,推進工作的各項基礎條件仍然不足。比如大家談得最多的是,單位的人才建設、人才推動問題,幾乎是所有機關單位面臨的共性問題。業務缺人,干事缺人,創新缺人,尤其在一些急難險重的任務面前,可堪大用的人才總是缺乏。有領導分析說,往往在一些單位,真正能干成事干好事的人,只有三分之一,另三分之一居于中等,不好不壞,還有三分之一有時干不成事,有時可能還壞事,懶散軟的現象大量存在。大家認為,機關干部職工“三個三分之一”的判斷,可能缺乏大數據支持,但也基本反映了機關單位的工作實際。特別在一些極端的單位,能干事并且能夠創造性完成任務的,總是那么幾個“老黃牛”,大家吃一樣的“草”,擠出來的是不一樣的“奶”,能干事的總是有事等著他干,不會干或不干事的,日子依然過得“日升月落”。
人才缺乏,在安康當然不是從今日始,從我們整個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十二五”以來的追趕超越中,人才的“瓶頸”制約,已是一個影響發展進步的大現象。各級各部門、各單位,也包括各類企事業單位,人才隊伍建設不足、人才效應困窘、人才成長乏力,都是不爭的事實。這些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人才隊伍特別是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采取了一些得力措施,人才困窘的現象有所改善,“走出去”“引進來”“崗位培”“干中提”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發展的要求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三項機制”激勵不足、還未形成主流價值鏈,因而干事創業事倍功半的現象還存在。
大家形成一個共識,就是地區開放,單位首先要開放,只有個體的開放,才能最終形成整體的開放。開放首先要從人才開放做起。除了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人才戰略建設要求,大力引進高端人才,優化安康人才隊伍結構外,還有一大塊培育提升本地人才的工作要做。要以實用為要加強在崗業務培訓,使人的素質與崗位職業要求匹配;以實際為要培育創意型人才,圍繞安康要求提升創意意識;以政策為要培育調研型人才,吃透上情把握下情,在宏觀中微觀上適時駕馭地方政策導向;以公關為要培育組織協調型人才,要有既懂剛性落實又善于說服溝通的專家型人才;以服務為要培育關鍵領域的代辦型人才,圍繞重大項目重大招商引資重大合作事宜,建設一批職業型咨詢服務型人才等等。
大家認為,安康并非“人才沙漠”,安康也大有人才在。關鍵是,很多時候安康的人才,僅僅是“單位人才”,局限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單位”系統內,有的自生自滅,有的意志被封閉消磨,人才作用沒有充分發揮。所以,要打破單位之間的人才壁壘,在全市范圍內橫向融通,鼓勵人才在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更多地承擔單位外服務事項,在需要時實行單位業務外包,克服因缺人才而一些重要工作難推動的困難。要創造性地用活用足國家關于給人才“松綁”的政策,放開視野看人才,用實用和復合的眼光看人才,讓人才敢兼職、能兼職,讓人才有光榮感、能力感、自信感,讓單位人才成為社會人才。特別是對于事業單位的人才,更是要“放水”“盈池”,“決堤破口”,讓人才的活水能夠流入安康發展的“大河流”,在流動中掀起浪花。在充分有效的管理機制下,醫生可以兼職,老師可以支教,科技人員可以參與技術推廣科研攻關,機關專業人才可以為企業提供服務,社會組織人員可以承包政府公益事項,并在國家政策框架內取得公開透明的應有收益。這些新的人才取向,有的是國家已然明確的領域,有的應當根據安康地方的人才實際,創造性推進人才“活水”流動?傊灰镜厝瞬“活”起來,安康人才的“實用性”就能夠充分體現出來。
通過人才的橫向流動,普遍建立起部門、單位決策、辦事的“人才支持”和“社會咨詢”的平臺運行機制,比如建立全市性的專業人才公眾平臺,推行重大事務外包的招標機制,讓單位辦事不再局限于本單位的人才基礎,一切以能“辦好事”為原則,實現較大范圍的“人才共享”。同時,通過業務外包和決策咨詢平臺,讓單位辦事視野放開,決策科學,民生意識提高,少走彎路,少重復無效建設,多快好省地建設安康美好明天。
單位的開放,是思想意識的開放。思想意識的開放,關鍵是單位領導的“人才意識”要開放。人才非我私有,不求擁有但求所用,放下封建意識、籬笆意識、“紅眼意識”,樹立大人才觀念,打開大門辦事業、創新業。通過橫向聯合使各級各部門、各單位更有機地圍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決策抓落實,從小單位反觀大社會,用單位服務支撐整個政府服務體系的建立。單位人才的開放,能帶來相應的、有力的“向心效應”,人才“吃香”所傳達的一定是正向能量。讓能干事的有市場,不會干事的學會干事,不干事的邊緣化、弱勢化,這或許也是安康追趕超越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