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云
品牌在國人的生活中并不陌生,甚至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品牌基本上能左右大家的消費傾向。相當多的群體,靠品牌活著,不能想象沒有品牌的生活。
筆者印象中,六七年前,咱們安康曾進行過品牌建設的討論,有關部門如質監系統,還進行過十縣區的號召推廣,熱了那么一段時間,隨后也陷入沉寂。不是說大家不重視品牌建設,蓋因為品牌建設的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家一戶的事,做起來麻煩,沒有扎實的基礎建設,板凳不坐十年冷,可能還是離品牌遙遠得很。
中國的品牌建設,伴隨著改革開放全程。真正痛徹地感到要加力,還是近些年的事。日前,國家質監總局和中國經濟日報社聯合主辦中國首屆品牌發展論壇,所透露出來的強烈的品牌追求意識和強化建設的信息令人感慨。中國品牌建起來,走出去,是時間和市場的選擇,酸甜苦辣冷暖自知,個中況味也只有走出去的企業自知。沒有品牌的經濟,是短缺時代的權宜,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靠什么吸引消費者的青睞,靠什么建設起長久市場傳播價值,只有品牌,如果說包打天下,更只有品牌。
首屆中國品牌發展論壇響亮地提出,中國品牌正昂首走向國際市場,中國品牌要穩健走在國際市場,在建設中,必須建立持之以恒的品牌自信;厥字袊放浦,這恐怕是再明白不過也是最不容易堅持的一個大問題,是方向問題,是文化問題,更是策略問題。從老百姓的觀感看,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的風云際會,隨便也能說出幾支有大名聲的品牌,比如老干媽,比如海爾,比如格力,比如華為,這幾年中國的高鐵,中國的衛星發射,以及正在形成中國“新四大發明”的“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網購”,特別是隨著“馬云們”的走向世界,對中國式品牌的認知,正如火如荼,這股“中國流”必將形成更大的聲勢。經濟是一條“國際河流”,它一路揚起的浪花,影響著所到之處,時間和人為都不可改變它的流動。大至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地區、一個企業,要想發展自己,必須進入這條流動的河,被它滋潤,被它洗禮。否則你最多是一條小河小溪,是一條季節河,不能逃脫干涸的命運。
持之以恒的品牌自信,其實就是資源自信、發展自信、要素自信,歸根到底就是發展的文化自信。老百姓的話講,就是我們哪些東西是比別人強的,哪些東西完全可以做得風生水起,哪些東西做強大了可以影響一方一片甚至一世。過去講別人有的,我做優,別人優的我做強,別人強的我做大做精,所謂發揮自身優勢,做大自身優勢,并能夠在前優勢的引導鋪墊下,適時創造自己的后發優勢,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態勢,這個道理提升起來說,就是品牌自信。
品牌是什么?品牌必須具有這樣的特質:一是影響選擇的能力,影響誰?影響消費者,“兩個產品撕掉標簽,我會隨便買,但加上了標簽,也許我就只買這個不買那個,這就是品牌的力量。”二是品牌擁有更好的議價能力,品牌本身就是價值的體現,而且溢價的空間顯然比非品牌更強大,很多時候,我們就是買品牌,實用性倒降為其次。就像安康的傳統美食蒸面,滿城飄香,但真正的吃客,心中認定的只有那么幾家,沖著口味去,價錢倒成了其次。三是品牌是美譽度、知名度,更是滿意度,甚至極而言之地講,在滿意度面前,美譽度知名度常常是隱入后臺的,消費者的“消費固執”培育了“消費傻子”。四是品牌影響市場份額,品牌讓“諸神”讓路,品牌在上游,所以影響下游。五是品牌代表了可靠的質量和科技創新水平,在人們意識中,品牌就是最好的,最優的,最值得依賴的。當然,最關鍵的是,品牌意味著效益,消費者的心理滿足效益,生產銷售者的投資回收效益。品牌生產與銷售、與市場信任度是重合體,需要企業努力,也需要消費群體的培育,歸根結底就是要靠品牌的向心力、巨大的引力,有了這“兩力”,一般就是成功的生產和營銷。
筆者曾與不少安康企業界人士有意無意聊起品牌問題,多數生產經營者對品牌的渴望是強烈的,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也有人說起品牌,思想上還不大明白,你說品牌,他說我有注冊商標,我的產品都是經過國家工商部門注冊了的,這算不算品牌。我說,算也不算。注冊只是給你的產品取個名字,叫不叫得響,不是你說了算,成不成得了名,與名字本身關系不大。或許,我們安康相當多的企業家,還需要在品牌意識上強化,弄清商標與品牌的關系,建立對于品牌的情感與依賴。品牌意識,畢竟是一個綜合因素的考量,它從生產出發,不止于生產,它盯著資源盯著生產,為的是最終盯著市場。市場模糊的生產,顯然是不可靠的,或者是盲人摸象。
毫無疑問,生態優勢、資源優勢、市場前景俱佳的安康,是可以做出幾支影響安康經濟、影響區域市場和更大更多市場的品牌的。我們的富硒資源承載下的各類農業性產品開發,比如我們的茶葉,綠茶紅茶,我們的“金陜紅”,我們的“太行山茶”,我們的魔芋產品,我們的淡水養殖,我們的水稻、玉米、土豆,我們的道地雜糧,我們的林果業,我們的木瓜、天麻、食用菌,我們的林下養殖,如此多的產業和品種,都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這個比較優勢,就是它們的適生性,它們所處的綠色生態功能區所具有的政策和自然的天然優勢,這樣的地方在全國并不多,也不可復制。再有我們安康具有全區域性的生態旅游優勢資源開發,它方興未艾,具有極強的厚植基礎,未來安康生態旅游以什么樣的、全新的、極富吸引力的、成為生態友好型、傳統情感依賴型、鄉村老家式的旅游綜合模式,期待我們重審重視,需要我們在更高的境界、更長遠的視野,著力把這個優勢做出來,做強大。這或許是安康未來最大最強最優的品牌,這個區域性的大品牌,將統領安康的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將成為安康最有說服力的話語權。如果說我們要建成西北生態經濟強市,生態旅游的風姿一定是最迷人的。“安康富硒”、“安康康養”、“安康藍天白云空氣清水陽光”、“安康老家”、“安康河鮮”、“安康硒茶”,諸如此類的名頭,或許如日中天,光彩奪目。安康這些年一直在努力農業“三品一標”建設,或許就要更多地從品牌意識出發,最終也能夠落到“安康品牌”上。
當然,任何品牌建設都不可能是神仙指路,它是一項系統的工程,不大可能一蹴而就。品牌是文化,是精神,更是實體產品,沒有好的產品支撐,充其量是在做概念,有時甚至是欺騙,自欺欺人。品牌建設需要長久的堅持,那種今日有酒今日醉的想法是行不通的,品牌更是必要的投入,這個方面甚至沒有捷徑可走。就區域而言,品牌也是整合,是“月亮建設”,面對滿天星星,應當有一種力量推動整合,讓小勢的、零散的、甚至相互排斥的產品集合起來,成為大勢,成為共同品牌。但不管從哪個方面強調,品牌建設都是應當刻意思考和追求的東西,政府也好,企業也好,都應當激發共同的心智,形成同心同行同向的志趣,并建立起管用有效、有強大保障力的品牌推進機制,大家共同努力,把區域性品牌整合起來、精準建設起來,這好比大家一起拓開一條大河,最終都會得到大河的滋潤,這條大河承載著大家一起走向更遠的波浪、更遠的深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