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朝慶
近兩年,我市社區工廠雨后春筍般快速發展。據統計,全市已建成各類社區工廠100多家,解決了10000多名農民就業。社區工廠的發展,可謂我市窮則思變的經典范例。它體現了我市作為秦巴山區集中連片貧困區,在脫貧過程中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自我脫貧的“安康精神”。從脫貧攻堅的措施來講,八大脫貧措施中的六大措施為政府兜底財政拿錢,而就業脫貧和產業脫貧才是根本途徑。其中短線脫貧靠就業,長線脫貧靠產業,而社區工廠是就業脫貧和產業脫貧的結合。從農村社會治理來講,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留守兒童、留守婦女和空巢老人的社會問題,增強了農民的幸福感,緩解了農村的凋敝。
為此,我市的社區工廠受到廣泛關注和好評,先是五六月份受到國務院領導的重視,被中省媒體報道。緊接著在8月初,漢濱區譚壩鎮恒潤電子組裝廠等二十家社區工廠被確定為市級就業扶貧基地。近日,白河縣又首批認定了宏遠利達制衣有限公司、遠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11家企業為縣級社區工廠。
社區工廠受到關注重視支持是好事,然而,如果過度關注或支持的方法不得當,就會適得其反。聯想到王安石的一篇文章《傷仲永》,方仲永5歲即能賦詩,受到全鄉關注和重視,乃至全縣均以賓客之禮待之,其父因此“日扳仲環謁于邑,不使學”,以至于十幾年后“泯然眾人矣”。
如何關心支持社區工廠,這里面大有學問。
首先,不要過多地掛牌子、給榮譽和安排視察考察。因為社區工廠本質還是企業,要沉下心來自我發展,靠經濟效益永續經營,才能解決就業和擴大就業。過多的授牌意味著賦予了更多的社會責任,使其無法承擔;過多的榮譽還會使經營者變得浮躁,不利于潛心創新。而過多的視察考察會使企業管理者分散大量精力,疏于管理?傊,要讓企業在探索市場的路子上走下去,而不是去貼近官場。
其次,不要給過多的項目資金。政府對于一些涉及國計民生的項目和新興產業,在發展之初給予一定資金扶持本是好心也是好事,但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前些年個別投資農業的企業,園區有了一定規模,政府就給予項目資金支持。然而,由于扶持力度過大,這些企業覺得辛辛苦苦發展產業所賺不多,還不如爭取政府資金支持來得快,就把精力放在爭取項目資金上,在發展產業上不上心,只圖應付政府部門檢查有看的,反而把產業做死了,使自身原有的造血功能喪失了。社區工廠也一樣,過多的資金支持可能會讓企業市場主體地位退化,成為依賴政府的“幺兒”,最終失去就業功能。
再次,不能以政代企。所謂社區工廠,只不過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地址選在集鎮或農村社區、解決農民就近就業作用明顯而已,它的本質仍然是企業。是企業就要算用人成本,因此,不能為了解決就業,讓其容納超出其生產需要的勞動力。雖然社區工廠投資者愿意解決就業,老板往往也比較好說話,但一味的強調就業職能,會使社區工廠難以為繼,連原有的就業人員都得失業。所以,還是應該提供一個寬松的環境,使其發展壯大以解決更多人就業。
筆者認為,對社區工廠的關心支持,應更多地從企業角度去考慮。一是應將社區工廠納入產業扶貧,派干部進行幫扶,社區工廠一般規模不大、基礎薄弱,特別缺乏人才,因此應派專人幫助其把管理經營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二是應幫助其進行產業優化,社區工廠的產業方向一般是技術含量不高的來料來件加工和依托地方特色資源的食品手工藝品加工等,來料來件加工穩定性差,應逐步提高加工的技術含量。當低技術含量的產品加工無法延續時,應保證有能力承接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加工。對于特色食品手工藝品加工要逐步打造品牌,以擴大銷量和增加附加值;三是應為其產品提供宣傳展示的機會。社區工廠往往利潤薄,沒有錢做廣告,所以政府應利用會展、文化節慶活動,為其提供產品宣傳的平臺;四是應為其提供人員培訓。社區工廠利潤薄,很大原因是因為低效率高人員成本。勞動培訓機構應針對社區工廠提供免費的人員培訓,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技術水平,既能適當提升農民工工資水平,又能降低企業用工成本;五是應提供科技服務,逐漸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強產品競爭力;六是應提供信息服務,通過提供市場信息擴大銷路,提供項目信息優化產業結構;七是應在交通醫療教育資源的配置上,適當向社區工廠傾斜,為社區務工人員減少生活困難。總之對社區工廠的支持,要把幫扶著力點放在它所需要的,而不是給予政府或職能部門所擁有的資源,這樣才能使其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