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云
工商資本下鄉,最實際的是面對兩個市場主體,一個是資本者自己,一個是組織起來的或千家萬戶零散的農民。這是老問題更是新情況。中國農民對市場其實很敏感,從上世紀鄉鎮企業大發展、在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的夾縫中頑強求生存的動人景象來看,農民的市場智慧并不天然缺乏。正如推沙堆岸需要水的力量一樣,農民走市場經濟的道路,需要去組織去發動,工商資本下鄉,第一要義是學會與農民群眾打交道、交朋友、結聯盟,學會依靠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開拓發展,創出新機。群眾支持了,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近年來,工商資本投資農業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轉型話題,這是中國情況,也是世界發達國家走過的歷程。尤其眾多工商資本的跨界式經營,更是不斷加熱農業投資池,浪花朵朵添新景。日前,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關于城鄉融合發展的新舉措、新政策出臺,更是激起農業投資領域的新浪花,工商資本下鄉去,在古老的鄉村領域筑壘經濟新增點,拓出資本增殖的長效路,這不僅是傳統資源在呼喚新資本,更是過剩資本在尋找新姻緣。
所有在鄉村發展一番新事業、新產業的期望和追求,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我們也微笑地對待所有資本對于鄉村發展的美好想象,看到鄉村的價值是好事,同時以實踐的力量走入鄉村發展更是務實之舉。但農業的投資既傳統又特殊,當我們帶著新鄉土的夢想踏上田園、山崗,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世界上最難的投資在鄉土,需要認真對待。農業投資大、周期長、風險大,一直被認為是弱質產業。當資本進入帶著逐利的熱望打量沉默的鄉土,或許我們更需要像土地本身那樣冷靜下來,讓資本夢先冷一會兒。這樣說不是鄉土拒絕夢想,我們想提醒的是,一方面,新鄉土不失為資本尋找出路的藍海,布局現代農業就是投資未來,作為時間軸上的平衡收益,讓資本先飛一會兒,或許我們才能在鄉土上真正扎下根來。當然,顯而易見的是,隨著黨在農村支農扶農強農惠民政策的落地落實,這不僅是廣大農民兄弟的紅利,也當是有志于農業發展的工商資本的福音,所以投資鄉村難度在,希望也同樣在。
從一般意義上講,能夠下鄉的工商資本,總會帶著適應農村、農業、農民“三農”發展的天然長處和優勢,資本、技術、管理、市場以及全新的理念,這些正是農業的饑渴點。農業之要發展,就是要從傳統農業的基礎入手進行超越,聚焦高效,聚焦可持續,著力用品牌的、特質的、產業鏈條的威力,為農業重新賦能。所以,工商資本下鄉,不是簡單的扶貧幫困,也不是重復傳統的春種秋收,而是改造、改良、提升。這就要求企業一方面要有長打算,一方面要動員和說服鄉村群眾一起,以市場主體的自覺狀態建立穩定的市場、發展的理性預期,結成以產權為紐帶、以契約為準繩、以長遠收益為指針的利益共同體,實現資本與資源結合,情感與期待結合。尤其是企業,要正確處理好資本收益預期,首先要讓鄉村群眾在合作共建中平等獲得發展紅利,帶著老鄉一塊干;因為我國農業發展說到底,農民仍然必須是主體,我國未來農業無論怎樣變遷,都不會以農戶衰落為代價,也不會棄農民而去,因為我們未來仍然會有億萬農民留居鄉村,以土地為業,成為土地上的主人;其次,黨的農業政策當然要積極爭取,這是理所應當的,但不是以損害群眾利益為前提,更不是圈地圈項目圈資金。其三,就是要與農民群眾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不以一時一事論成敗,企業要善于處理好與村集體與農民的關系,有了長久預期,才會有解決問題的長效機制,資本和農業產業本身也才能以自己固有的規律發揮效用。
這些年,我們在基層采訪了不少工商資本與農民合作發展的先進典型,他們在真誠合作中,發揮各自優勢,取得了共贏的效果,政治、經濟、社會三個效益明顯。不少成功的農業企業經營者說,“讓農民掙大錢,企業才能大發展。”這是真心話,其真就在于這是實踐中的真知,是發展的真實果實。如我市某縣落戶在鎮上的一家魔芋制品公司和一家大蒜深加工公司,他們都與當地農民建立了穩固的公司+基地的關系,長期合同使合作的農民只要按公司標準搞好生產,就有預期不俗的種植收入。和這兩家公司合作的農民,每畝土地種植收入都超過了5000元,公司無論市場好壞,都保底收購并隨行就市以市場最高價兌付,很受農民信任。當然,公司也因良好的產品品質開拓出穩定的市場,產品供不應求,企業效益也十分可觀。這些年來,我市在茶葉產業、生態旅游產業、魔芋產業、生豬飼養產業以及富硒產業等等優勢農業產業領域,都大力推進和鼓勵企業與農民合作,凡成功者即效益優佳者,都實現了農民、企業、政府三方滿意,建立了持續發展的基礎。全市各地也不斷創造出農企合作的好經驗,漢陰的“鎮園聯盟”、寧陜生態旅游的社區型開發、各地普遍實行的“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等模式,都表現出突出的創新意義,它們都是立足長遠,兼顧各方,一些企業尤其把農民利益擺在優先考慮的地位,不斷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與合作社合作、農民入股分紅、廣泛接納農民就業給予員工待遇等方法,包括把政府補貼量化折股到戶,真正讓群眾成為合作的主人,這些創新接地氣,可復制,能推廣。
從現在到未來,農業都是具有多功能性,除了保供給、保生態,還有保收入、保民生的作用,為農民和農村起到就業緩沖帶、社會穩定器的作用。因此,工商資本下鄉,除了尊敬資本的天然權宜外,作為工商資本投資者,就是要站在國計民生的大背景、大基礎上考慮入村發展問題,要研究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綜合發揮農村資源可持續利用功效,依靠廣大農民兄弟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搞懂農村的事,做好農村的事,走對農業發展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