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一平
一
隨著春天腳步的離去,新冠肺炎疫情帶給2020年的尷尬與苦難,也在我們心靈上漸行漸遠。疫后復蘇,讓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清醒明白:日子還得如常過,幸福還得靠奮斗。
處在這個春天抗疫前哨的安康,在解除警報后迅速全面復工復產。“雙復”一詞,必將成為安康在21世紀20年代最深刻的記憶之一,它不僅提示艱難,也昭示頑強。從仲春時節始,安康以極高的復工率,繼續走在全省追趕超越的前列,無論看報表,還是看現場,我們都能獲得這樣一個感受,疫情過后把該干的事做快做實做好,正在成為一種新現象,這新現象蘊含著一種急迫也飽含著一種自然而然的理性啟發,苦難自帶流量,流量創造新機。記者在基層采訪,從不同的采訪對象發現,他們對大難過去后要集中精力做實事理解更透徹了,那就是立足實際,抓住關鍵,體現關切,少些折騰,多做群眾喜歡的、支持的事,那就是要普遍地、更加自覺地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只有這樣才能不自己哄自己、下級哄上級、干部哄群眾,才能把失掉的時間奪回來、造成的損失補回來、把新的發展機遇創造出來。
近日在紫陽采訪“雙復”,看到紫陽經濟社會發展正在疫情的陰影下復活,生產生活秩序正在有力地建立起來,盡管遭遇“倒春寒”,但春天的熱點依然保持著萌發的動能,鄉村在寂靜中復活,人氣在寂靜中聚集,希望也在寂靜中重拾和延伸。
二
在洞河鎮街道新社區工廠,返鄉創業人士馬文平的萬州服裝工廠開工就緒。盡管與去年同期比,工位空了三分之一,訂單也多少受到當前世界抗疫形勢的影響有所減少,但今年因疫情選擇留鄉就業的人數增多,工廠新增工人比去年多,加之近期中小學陸續開學,一批留守家長復工在即,工廠即將迎來馬力全開的好景象。工廠的管理者說,他們的訂單主要在國內的江浙,因此只要加工能力在,今年工廠開工就業不會有大的起伏。我們隨后去看了他坐落在海拔800米左右山坡間的魔芋園,他今年種魔芋兩百多畝,從明年開始種子自給有余,他將輻射周邊農戶種魔芋,產品他保底包銷。從工廠到田園,這位返鄉創業漢子給我們呈現的是農民式的信心,只要耕耘總有收獲,他說,天道酬勤!
類似情形,我們在向陽鎮的茶旅農家樂提升項目建設中也感受到新的信心和希望。鎮黨委書記詹世勇帶我們看了好幾家正在營業的農家樂,我們也和業主交流今年的觀感,復活帶來的喜悅明顯流露在這些聰明而又樸實的農家漢子臉上,他們幾乎都告訴記者一個共同的想法,疫情也讓他們看到當下農家樂從服務到設施的不足,促使他們思考怎樣改進提升。他們談到,“雙復”后輿論預測的“報復性消費”并未出現,這或許正是人們的慎重所在,他們認為,這更提醒他們要提升檔次,要增強安全消費方面的投入,不僅是說在嘴上更是落實在設備上、場所上。這些都讓他們感受到新的挑戰和新的機遇同時到來,敢不敢接受挑戰?能確定投入的事,總是希望所在的事。他們因而對農家樂經營更有信心。
這樣的信心來自經營戶對市場發展情況的把握,當然也來自政府的及時幫扶。向陽鎮把提升茶旅文化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大戲來演來唱,將此作為真正的“向陽產業”。詹世勇說,新冠疫情也讓政府看到了農村服務業在基礎保障方面的短板,比如普遍的農家樂公共衛生環境問題,比如道路通行問題,比如農家菜園問題,比如消費項目單一問題,還有缺乏農家樂集約型發展問題、工商資本怎樣加入進來的問題。這些現實和思考,也讓向陽鎮黨委政府看到自身的責任,因此,今年“雙復”以來,他們就趁農家樂復熱之際,在縣上的支持下,加快推進基礎設施改造,落實新引進的外來企業加快落地。今年他們新引進一家浙江杭州的文旅企業到向陽鎮打造旅游新項目,力圖整體盤活全鎮農旅資源,大幅度提升茶旅營銷水平。
其實,這不單是向陽鎮一個鎮如此看重疫后的提升發展問題,這也是我們在紫陽采訪所到鄉鎮看到聽到感受到的同一主題:提升性發展。在界嶺鎮圣和山,回鄉創業的萬世凱今年加大了投資力度,他告訴記者,選擇回到家鄉做茶旅產業,不單是對故鄉的情懷,更多的是對自己多年在外開拓的市場營銷資源的再增值。他承包、代管、流轉當地村組農戶茶山近千畝,用以打造高品位的茶旅康養項目。4月8日,圣和山上雨后初晴,陽光燦爛,舉眼望去,群山漸遠漸小,站在山頂有一覽眾山的敞亮,讓人備感山野間充滿的希望和成長的色彩是如此真切!
三
提升的故事在紫陽延伸。在雙橋鎮康硒天茗茶園,老板陳國卿給我們講他迫切希望能引進一個懂網絡營銷、能在山里耐得住寂寞的年輕人,幫他建立互聯網營銷系統。作為背包包賣了28年紫陽茶的“老茶客”,他也感到不跟上新情況就會被淘汰?滴燔鑸@在當地成為農村新經濟的標桿,他們每年與當地農戶錯峰投勞,并從設備、機械、技術、資金等方面優先支持農民發展生產,農民干完自己家里的活再來公司務工,這種無縫對接體現出來的管理理念、智慧與機敏,或許很值得專業研究者探究一番。洄水鎮小河生態流水魚專業養殖合作社,也是立足于輻射當地村民,養殖場為農戶提供種苗、技術并包銷成魚,帶動農民加入產業鏈增收,以此帶動養魚產業的流域化而布局。他們說長江十年禁漁,漢江也在其中,這給紫陽這樣淡水資源豐富的地方帶來新機會,抓住了,水產業就能向前大大跨越一步。記者感受最深的是在青中村,這個早已名氣在外的茶旅新村,今年更是大招頻放,他們在縣上支持下著力推進的民宿旅游項目高點起步,從規劃設計到建設施工、后續營銷、服務平臺都由資深公司介入,村民作為產業鏈上重要的環節,參與營銷全程、分享全程效益。村上脫貧攻堅后空閑的數量可觀的農戶老房子,在青中村被集體統一贖買,成為集體資產并股份量化到村民。這成為青中村民宿開發最大的固定資產,“土墻石板大進身,依林傍園聞鳥聲”,“云上青中何處有,只在此山此園中”,這也成為青中民宿鮮明的自然賣點。“青中村老屋不拆興民宿”,資源變廢為寶,因地制宜讓集體資產多一種實現形式,這是 4月 9日我們一行在青中村采訪中熱烈討論的新鮮話題之一。討論中,“引入”一詞,多次出現在縣委辦下派的第一書記小曾和市政府辦公室下派的工作隊長小周口中,除了引入新理念、新規劃、新經營,他們也有想法引入新品牌,如他們構想與省市有關部門合作,依托已建成的全村自行車環線,創建全國性的“中國青中村道自行車拉力大賽”,這讓人腦洞大開,聽著并非虛玄,有著極強的實現基礎。
四
渴望新發展,渴望在鄉土上能夠走得更穩當更自信,在傳統產業基礎上迅速完成“提升”,這無疑成為紫陽決策者和創業者一種共識。在基層創業者那里,他們或許不太習慣說“提升”,他們說“發展要有變化,老一套肯定行不通”。記者在紫陽一路走來,采訪大鎮大園大場,也采訪一些農業項目小戶,那些小戶的當家人普遍年輕,差不多都是外出打拼多年返鄉再創業的。他們或務茶,或養殖,或興魔芋,或種藥材,他們的做法與老一輩多少有些不一樣,比如他們對網絡營銷十分看重,他們很多都建立了自己在網上的“信任圈”,這種市場營銷態在紫陽鄉村年輕創業群中很普遍。
在洄水鎮,記者與縣長陳蓮有過一番訪談,她也更多地談到紫陽鄉村振興從理念到業態,從產業到市場,從農民到農工、從支部到協會(合作社、公司)的提升問題。她反復強調一個觀念,就是政府必須把服務環境抓在手上,把引導、指導、扶持、服務都體現在環境上,讓市場主體生動活潑地成長起來。為此,紫陽縣推出四十七個方面的具體政策以示支持與調節。她說,脫貧攻堅我們靠有效的行政推力解決了摘帽問題,下一步鄉村振興大戲中,政府的職責更多的是搭好臺子,讓產業唱戲,讓市場主體唱戲。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宗軍陪同我們一路采訪,他除了分管宣傳,還代管著政法委、縣委辦的工作,還分工抓鄉村旅游,他一路講得最多的是抓落實?h級領導首要任務就是抓落實,不能會一開了之,更不能用形式主義應付官僚主義。這次紫陽采訪,記者不止一次聽到基層同志感慨地講,少填些沒用的表格,多給群眾辦些實事。張宗軍說,當前“三排查三清零”是摘帽后鞏固提升的重要抓手,最考驗人的是排查長效機制、漏點短板清零,這其實就是提升發展的大問題。把狠抓落實的風氣堅決樹立起來,基層的發展就好辦多了。在向陽鎮,張宗軍現場給我們講到,前段時間縣長陳蓮開辦公會,確定了向陽鎮農家樂提升工程中一塊非農土地征用事宜,會后縣統征中心以難度大未能很好落實,陳縣長“嚴肅對待”親自落實,嚴令限時辦結,她說,辦不了她領著統征辦的同志一起去給縣委書記說清楚,結果很快手續辦下來了。張宗軍說,所謂“親自抓落實”,就是親自得罪人,在縣上,縣級領導干部不敢得罪人,就是沒有扛起自己肩上的責任。領導就是服務,就是責任。
在紫陽采訪,感受到疫后基層工作在滿血復活,縣域新經濟在思考新突破,感受到一場疫情促使人們在發展上站位更高更遠。在這“滿血狀態”中,腳踏實地抓落實,真心優化發展環境,把責任落實在每個環節上,打通各種各樣的“血栓”、“血腫”,這血才滿得起來,血管才通暢,整個肌體也才活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