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曦
“支部聯建、產業聯盟、資源聯享”工作機制是“三農”工作重心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首年,市委全面推行的創新機制,是開創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安康路徑”的重要載體。11月10日,全市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暨推行“三聯”工作機制現場會召開,在總結前階段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就提升推行“三聯”工作機制的精準度、實效性作了進一步安排,明晰重點、突破難點,以加快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
改革開放以來,安康經濟社會在時代風潮的引領下有了長足發展,但其發展歷程并不構成一條平滑的“上升曲線”,而是有曲有折、時快時慢。這種發展現象反映出的問題,就是長期以來我們在“跟跑”,甚或說“跟風跑”,沒有很好地把從外部取回的先進經驗與本地優勢資源相結合,導致發展特色不突出、優勢不明顯,很多產業后續乏力,呈現“小腳老太,一步三搖”的態勢。毋庸諱言,在農村經濟發展上我們走過一些彎路。新時期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進一步深化了對市情的認識,將五大新發展理念與安康發展具體實際結合起來,逐漸確立起綠色循環的發展路徑,扭住自己的優勢做大做強主導產業,跳起來摘桃子,不斷自我追趕、自我超越、自我裂變,實現了經濟發展的質效雙優,蓄積起強大的后發優勢。
“三聯”工作機制是在漢陰縣成熟、叫響的,但其中的一些理念、做法,在其他縣區不同程度的存在,從這個角度來說,它不是漢陰一地的經驗,而是全市農業農村工作經驗的總結。在脫貧攻堅中,我市探索推廣了“支部+X+貧困戶”工作機制,對全市脫貧摘帽產生了裂變效果,從理論形態上來說,“三聯”工作機制是“支部+X+貧困戶”工作機制的新發展和升級版,這種發展和升級不是“冥思苦想”“紙上談兵”而憑空產生的,是具有安康特色的發展實踐推涌的結果。在脫貧攻堅進程中,我市農業經濟組織化、規模化、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出現了農業產業鏈跨村發展、合作社跨村聯營、易地搬遷群眾跨村居住、資源要素跨村流動的新動向,這種經濟發展的新態勢,呼喚一種更加適應市場要求、更能滿足各方利益的新機制,“支部聯建、產業聯盟、資源聯享”工作機制便在火熱的實踐中開花結果了。
在新的發展階段,一個地區的特色不止于資源和產品,更在于資源和產品的組織形式,也即具有特色的生產機制。“三聯”工作機制在安康土壤中發芽、在安康田野里結果,這種“土性”決定了它的適應性和生命力。安康的農業立地條件,決定了無法發展大規模的現代化農場,只能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適度規模經營能否實現小而不散、小而不弱的目標,這就要靠聯盟的力量,將點聯成線、線聯成面,才能形成發展閉環,適應大市場的需要。
在“三聯”工作機制中,支部聯建是主導,產業聯盟是路徑,資源聯享是基礎。從經濟學角度來看,這個機制能否最終落地取得成效在于產業,或者直白地說在于資本。資本若不下鄉,其他都是空談。資本是現代經濟發展的潤滑劑、加速器、倍增器,它能夠確保生產過程中各種要素有機地耦合在一起,并形成整體性、系統性、結構性效益,極大地提高生產力的總效能。毫無疑問,在這個機制中,企業發揮著關鍵作用。借助企業資本的聚合作用,能充分激活技術與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使產業突破行政邊界,輻射向更廣區域,實現多地、多村受益,帶動農業規;、優質化、品牌化發展,進而提升產業綜合效益。而各村也能發揮比較優勢,村集體經濟發展不再局限于原有條件,即使是那些缺乏資源、缺少啟動資金、缺乏能人帶動的經濟薄弱村、空殼村,也可以借助企業發展。
從另一方面來看,追求利潤最大化是資本的本性,而勞動人民才是資本生產的主體,在發展中如何保障農民的利益?這就必須要把黨的力量挺在最前沿。從宏觀視野來看,黨不斷加強和改善領導經濟工作的方式,資本在先進政黨、先進制度的駕馭和激活下,大大改變了中國與世界歷史進程。在基層來說也是如此,良性的發展不但要有利益共識,也必須有政治共識,應該通過村企支部聯建,達到政府、支部、企業、農民四位一體的平衡,充分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將推行“三聯”工作機制的進程,變成推進共同富裕的過程,充分實現企業發展、產業壯大、集體增收和群眾致富的有機統一。
“三聯”工作機制正在全市廣大農村推廣,必將大大推動我市鄉村振興進程。從長遠來看,隨著產業市場化水平進一步提高,“三聯”工作機制還有更大的想象空間。我們應該按照產業發展的新需求,擴大發展新視野,將“三聯”工作機制的思維、理念在其他產業和領域進行創造性運用,將所有產業和產品最終鏈接到生態發展、綠色消費上,為安康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