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什么人最多?安康人。
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什么人最多?外地人。不只是一線城市,東莞、珠海、蘇州等發達地區,最多的也不是本地人。
人都有故鄉情結,如果沒有足夠的誘惑,很少有人愿意背井離鄉。但同樣是故鄉情結,在安康人乃至陜西人的身上表現得格外明顯。很多安康孩子好不容易盼到高中畢業,走出秦巴山區到外面上大學,卻只是用四年的時間轉一個圈,很快就回來了。很多安康父母都這樣說:“我就這一個孩子,死也要留在身邊。我們現在房也有車也有給他把工作都找好了,他在安康什么都不愁,光享福了。”
讓一個剛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回來享福,怎么聽都有點養老的意味。安康適合養老,安康的很多單位更適合養老,這是很多安康人對安康的評價。就這么小的一座城,看來看去都是些熟面孔,你看我我看你,一起舒適一起老去,聽起來是多么的溫馨與和諧。
人類在很早以前就發現了近親結婚的壞處,現在很多大學也在極力避免近親繁殖。導師把自己帶的研究生都留校,一年年過下去,滿校園都是徒子徒孫,不同的人有著同樣的方向和風格,極不利于高校發展。近些年媒體也報道了不少集中在各縣域的政治家族,通過政治聯姻和權力世襲,大搞近親繁殖。很多人都有共同的感慨,在大地方發展,可以靠奮斗和拼搏,在小地方混日子,只有拼爹。
安康就是小地方,雖然從來不缺少白手起家奮斗終身的勵志故事,但更多的人聽到的還是“誰是誰的爸,這是誰家的兒”的傳說。在熟悉的地方固然辦什么事都方便,但如果永遠只敢呆在熟悉的地方,這叫什么日子?
這樣的近親繁殖,從個體的角度看,抹殺了年輕人自我奮斗和創造的機會,硬生生地折斷了他們的翅膀。世界剛剛為他們打開一扇門,又迅速地關上了。年輕人的激情和夢想,就消逝在冬日暖和的茶座旁和麻將室里。而從更宏觀的視野說,如果安康只有安康人,安康就掌握在這些“光享福”的人手里,那就不用思考明天走什么路,按部就班地過這種“不知有漢,何論魏晉”的生活就行了。
就連醫學專家都說,空間距離相隔越遠的兩個人,生出來的孩子越聰明。按這種思路,越想越覺得安康像是近親結婚生出來的孩子。沒有外來思想的交流和觀念的碰撞,沒有人口大規模的流入和流出,長期跟不上速度和形勢,安康延續了這么多年的近親繁殖,該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