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然趨勢,也是廣大農民的普遍愿望。過去十年,我國城鎮化加速發展,但主要是土地的城市化,而非人的城市化。目前,安康的城鎮化率41%,遠遠低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并且是低質量低水平的。安康每年有60萬左右的農民工。這些農民工沒有市民化,帶來的是農村留守婦女、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等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問題,加劇的是農民工與城市市民社會保障差距越來越大,制約的是農業的集約化經營和農業生產力、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加之,新生代農民工,向往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希望留在城市并為之奮斗的現實問題越來越凸顯。所以,隨著黨中央國務院“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深入推進,國家對秦巴片區特困地區扶貧開發力度加大,省委省政府關于陜南避災移民搬遷政策大力實施,任重而道遠的安康新型城鎮化將會加速發展。
城鎮化以人為核心。需要厘清民生城鎮化、城鎮化民生的內涵。新型城鎮化要做到產城融合,讓農民工真正融入城鎮化。換句話說,新型城鎮化的重點不是大規模搞基建,而是促進農民工市民化。加快推進城鎮化,挖掘內需最大潛力,不是大拆大建,不能容忍“造城運動”,堅決杜絕“有城無市”現象出現。就安康而言,中心城區、縣城、集鎮、村社區,建的避災扶貧搬遷房、農民進城安置房數量不小,但是真正的入住率到底有多少呢?已入住的就業怎么樣呢?社會公共保障如何呢?
筆者認為,建立產業平臺而為農民提供穩定的就業,為進城農民提供市民應享有的一切福利和保障,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先決條件,更是當務之急。安康既不要“一邊高樓林立,一邊棚戶連片”的城鎮化,也不要農民工“身體進城,權益不入城”的城鎮化。我們的城鎮化應該是土地城鎮化與人口城鎮化同步發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核心是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關鍵是提高市民生活質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富裕農民,根本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穩定增長,走民生為本的循環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