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約機關單位幾位相熟的朋友出來小坐,大家幾乎異口同聲:“最近忙,下次再聚。”倒是一位在單位負責搞接待的朋友直言,“現在吃飯太敏感了。”
朋友聚在一起,吃頓飯,聊聊天,交流交流,人之常情,怎么就“敏感”起來了?真讓人哭笑不得。但仔細想想,在當下的政治語境中,“吃飯”兩個字意味復雜,一時成了敏感詞也不足為奇。
自中央“八項規定”實施后,自上而下,開始了一場“吃”的革命。首先集中體現在地方“兩會”上,各地不約而同,紛紛踐行節儉風,從“排場兩會”到“素顏兩會”,就餐環節更是從桌餐改自助,減少菜品種類,不上酒水。而各地簡化接待,也多從管住“口”做起。當然,管不住“口”的人,下場自然凄慘。2013年4月19日晚,江蘇省泰州濱江工業園區在其招待中心豪華宴請,喝高檔名酒,吃刀魚和河豚等高級菜肴,遭到了當地群眾的圍堵,為首的官員該區管委會書記張愛華被迫跪在酒桌上作揖并向老百姓磕了三個頭喊話求饒,隨后被免職。2013年9月15日,多家網站曝出一段河北興隆縣孤子山鎮黨委書記梁文勇一邊喝五糧液吃大龍蝦,一邊大罵百姓的視頻,之后不久該書記被免職。
前車之鑒,后事之師。這些朋友,一出校門便呆在機關,如今也大都升為科長或副科長,大小是個官。出去吃飯,若被一些“好事”者看見,發個微信,或在網上傳段視頻,不免讓人臆想到諸如公款消費“貓膩”之類,如此等等。雖是自掏腰包有底氣,但閑言碎語終是惱人,與其這樣,不如避之“不吃”。
這些變化著實讓人看到了此次 “禁令”如山,以及“八項規定”、“ 六項禁令”出臺后產生的實質性的傳遞效應。但上行下效,只能起到旗幟鮮明的倡導風氣之效,真正的作風轉變,還需要制度性約束。而制度性約束尤須對癥下藥,因此,首先需要明晰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此前多年禁令,總是管不了一張“飯桌”?公務接待奢靡風為何久禁不絕?有專家分析認為公務接待的奢侈浪費之風流行原因有三。一是因為在行政配置中,權力過于集中,下級部門為了獲取支援和利益,不惜超越政策底線,以美酒珍肴取悅于領導;二是因為某些部門公共資源配置過程透明度低,缺少監管;三是政府預算約束軟化,為一些部門的鋪張浪費打開方便之門。簡言之,如果真要剎住公款吃喝風氣,需要的是治源頭、抓過程、限權力。
在這其中,媒體的輿論導向很重要。“八項規定”、“ 六項禁令”的本意是嚴禁公款浪費奢靡,吃喝只是浮在表面的事。嚴抓公款浪費奢靡的根子是政府預算公開、政府支出公開,而不是到飯店酒樓去抓拍。試想,如果預算公開做得好,公務接待經費真正能夠經得起曬,經得起挑刺,經得起質詢,那樣才會有一種內生的倒逼機制,政府才能捂緊錢袋子,吃喝上才會精打細算。到那時,管你是廳級干部還是一般干部,誰還關注你吃或是吃什么的問題?當然,“吃飯”也就不會再有“敏感詞”一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