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福布斯》雜志網站刊文稱,中國擴大的食品問題養活13億中國人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對于中國來說,今后確保國民有足夠的糧食將更加困難。
美國人的這一判斷,中國人聽起來不那么舒服,因為我們多少年來一直堅信,中國人能自己養活自己。我讀這個文章,也是帶著批判眼光的,中國人一定能養活自己,這是一個基本判斷。
而令我們深思的是這文章筆鋒一轉,寫到:“糟糕的是,食品數量不是中國的唯一問題,質量也成為一個大問題。過去5年來,中國消費者不得不面對從有毒牛奶到過期肉等各種問題。”
說中國的食品安全危機重重,可能不算故作驚人論,因為幾乎絕大多數國人,都有切身體會。過去的十多年里,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詬病偽劣食品和垃圾食品,有很多城市人口轉向農村尋找最后的“好糧食”,“鄉下親戚”成為一種時髦。
不能不說美國人的市場戰略眼光獨到,我們很多人可能只是看到中國食品的危機與困難,第一反應是批判與牢騷。美國人告訴他們的投資者,“保證食品數量和質量是中國最緊迫的任務之一,但也為企業和投資者帶來最大盈利商機。中國對食品日益增長的需求支撐全球農產品的價格,惠及從美國中西部農場主到泰國家禽生產商的每個人,無論他們是否將產品賣給中國人。”
美國人似乎很高興中國食品的窘境,他們從中國政府的頭痛中看到了這一現狀客觀上產生的對外國企業的“恩惠”。文中說,到2050年,中國每年將從外國進口1500億美元的雞肉、豬肉和牛肉,當然還有其他的農產品。2050年的事我們不去說它,美國人靜止看中國解決食品的決心和能力,預測也許會落空。國家進口農產品是一種貿易常態,但高達千億的進口額可能是美國人的美好希望。
我們要佩服美國人從別人的危機中看到可以利用的機遇;氐絿鴥龋袊牡胤秸貏e是有為的農業企業,應從現實的危機找到突圍的方向和切口。現在中國中西部一些地區,針對中國整個農業面對的困局,已然靜下心來做自己的農業夢想,從看似不起眼的土地上,找到了新的財富之果。這是一個重大的觀念轉機,至少說明我們很多地方從一味期望投機上大項目夢想一夜暴富,落到真實的土地上,習慣做務實的工作,相信有苗不愁長,這當然是正確的態度和發展觀。
環顧我們美麗安康的山山水水,從歷史到現在以至未來,特別在國家生態功能區建設的大背景大要求下,農業、林業、水產業、種植業、養殖業,總歸一句話安康的特色食品業,可能是我們長期要拿在手上并能夠立足安康的生產基礎可以做好的一件大事。在安康2.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們占國土面積81%的林地,我們的300多萬畝耕地,我們的30多萬畝生態養殖水面,可以做多少農業的文章、多大農業的文章,我們在農業富民、富市、活市場上能走多遠,能樹起多亮的旗幟,值得研究、深化、定型。
中國是人口大國,任何時候吃飯是天大的事。依靠進口,進而依賴進口,顯然不是長久之計。國家近些年來加大了對農業的投入,鼓勵農業發展進行新的改革探索,國家眾多的惠農政策一方面寄于中國農業遠大的希望,一方面的確釋放了太多農業發展的機會。從一個地方來講,政府怎樣高度重視當地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怎樣認識并定位自己的農業優勢,選出可以做大的類項和品種,需要重新認識自我,從新的戰略發展的角度確認。找準問題的關鍵點,如土地政策問題,區域性產業規劃問題,農業進入的咨詢服務問題,以至農業科技服務問題,農業的金融支持問題,農業品牌扶持問題,都應當更深入更全面更務實地進入政府決策的視野和平臺,引導工商資本和其他社會投資向大農業轉移,抓住未來中國農業振興機遇。
農業蘊藏著大希望,F在,中國的農業問題,其實已經成為一個事涉國際視野的大問題,很多預測都指向未來十年,將成為中國農業的黃金十年。從單純民間的跡象觀察,一批農業試水者已然展開他們先行的身影。我們安康也不例外,對于不少的工商企業做農業,已不再是一個勇氣問題,而是理念和到底怎么做的問題。政府怎么引導服務,廣大的農村怎么承接,進入鄉村的工商資本怎么與新農村建設融合,農民轉業與創業的技能怎么提升,怎么樣深化林權制度改革成果,怎么讓農村土地確權政策激活新一輪農村創業,需要綜合布局,認真做好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