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房地產十年黃金期業已式微之后,一個全球性判斷出爐:未來十年將是農業的十年黃金期。這樣的判斷基于全球農業的后發優勢日益強勁,一方面發達國家農業引入新理念,不斷追求基因和基質革命,拓展出新一輪的發展空間;一方面發展中國家農業因剛需而迅速崛起,現代化進程加快;三是全球化的食品安全不再是無足輕重的特殊性或地區性事件,加之化學農業不斷暴露出的生態危機,農業安全保障變得更為急迫,這催生更高的農業變革的潮流。
對農業的高度關注,幾乎伴隨了人類文明進步的每一步、每一環節、每一過程。在所有國家、地區,當農業完成基本溫飽提供之后,新的追求產生,那就是農業如何更清潔,更優質,更高效,更豐富,農業的業態如何更加人性化,甚至文明化,這個模式全球通用。我國農業與世界農業比較,有著自身分明的特色、行動方式、產業價值,無論是所有制形式,還是運行方式,以及效益關系,都不能與世界其他農業方法簡單對接。正是因為這種獨特性,積淀了我們自己的發展經驗、從業基礎和實現的路徑。
中國農業正在興起一輪前無古人的巨量革命。這個判斷,有過去三十多年農業新生期、穩定期、轉型期之后,所帶給我們的對于農業的再觀察、再思考、再定位。農業在家庭聯產承包三十多年后,其實自身已然在進行著深刻的變革。農村耕地從合到分,從分再到合的實踐與沖動,這幾乎發生在中國農村任何一個角落。往通俗里說,同樣種地,今天的地怎么種?誰來種?種什么?種多少?對如此問題的回答,已然刻不容緩。
所謂黃金期,就是最好的投資預期。錢投得下去,收得回來,市場充分競爭,業態成長性良好,產品線平滑上升。這在過去房地產十年我們可以感知很多。說未來是農業的十年黃金期,除了農業產業發展的全球性趨勢有據外,我國連續多年對農業的改善與強化,也是重要立論基礎。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釋放的關于深化農村改革的一系列理念與政策利好之后,日前,中、國兩辦又聯合下發《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若干意見》,意見明確兩個要義,其一,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其二,發展多元化的農業經營主體,形成多元化的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我國農業發展到今天,暴露出四個梗阻:一是土地集約化程度低,二是經營方式單一,三是投入動力不足,四是品質徘徊甚至倒退。中、國兩辦的文件回應了上述問題:從改革土地制度入手,打通肯綮;從激活要素入手,造成多元化投入的生機。其政策價值前所未有。盡管文件用了“引導”、“意見”的姿態,但其政策剛性與規范性仍然值得我們高度重視。而且文件也用了“有序流轉、適度規模”等等字眼,既有穩妥的要求,同時也保留有較大自由度。如何把中央的政策理解透徹,進而在實踐中把政策用活用足,形成具有安康特色與活力的土地流轉辦法,使之激發地區農業經濟活力,形成自己的比較優勢,需要我們抓住政策機遇,加快推進探索實踐。
安康以農、林、水為生態基礎的農業,以其鮮明的資源特點和地理特點,有著做大做強做精做活的廣闊前景。近些年來,安康的農村在經濟形態上也悄然發生著大大小小的革命。從勞務外出土地撂荒到創業回流,從一家一戶的口糧經營到工商資本下鄉發展新型農業,從農業的粗放經營到農業的精準化經營、效益型經營以及特色經營,從田埂農業到家庭農場、車間農業、設施農業、農業專業合作社、公司加農戶加基地,新的生產關系在融合,新的生產力在激發,這些基礎的取得,為我們高看農業提供了立足點與視野。更是我們做好安康農業的信心所在。
好的政策必將激發農村生產要素流動的新一輪活力。農村仍然是安康經濟的活力之源,農業仍然是安康發展的大舞臺,農村人口仍然是安康物質生產與文明生產的生力軍。將農村、農業、農民視為我們經濟發展的興奮點、著力點,正當其時、迫在眉睫。要組織研究政策,讓中央政策與安康實際對接,找準我們的著力點甚至突破口。從弄通政策入手,把土地上的改革文章作好,讓土地上的權益真正做到三權分立,搞活經營權,認真進行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鞏固發展林權制度改革成果,讓廣大農民真正成為土地上的主人、山林里的主人;從搞活農村生產要素入手,讓更多的資本、項目、技術、人才、信息、管理向農村涌流,用有含金量的、穩妥的、長效的激勵機制,鼓勵工商資本下鄉。特別是要學習外地先進經驗,尊重并引導好社會各類資本看好農業的理性與沖動,用資本的活力引發新鄉村建設,讓更多具有安康比較優勢的農業產業在秦巴漢水間炫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