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陜縣委書記張益民向全縣干部提出“五心”之倡的干事創業總體要求,雖不算是新提法,但在時下干部隊伍中彌漫的精神不振、四平八穩、瞻前顧后的消極現象,也不啻是一個提醒、一劑治標治本的中成藥。
所謂“五心”,即:“熱愛寧陜之心、感恩之心、平常之心、敬畏之心、責任之心”,“五心”之論,表述平常、內涵中正、直指做人當干部之本,實在是迷失已久,現在需要重新回歸,當為干部思想務實之要鑰。
把第一個“心”普遍化為“愛鄉之心”,就不是單對寧陜一地干部的要求,而是所有干部,放大開來,一般群眾也適用。天地之大,世事之多元,其實所有人處事為人求利益賦抱負,何嘗不需要以“五心”立身!
愛鄉通向家國精神,在一個地方學習工作,欲求大事大業、個人發展,當立于斯地,眼光雖可遠,腳下要踏實。走一個地方愛一個地方,把感情拿出來做事,把公家事當自家事辦,也才能有所成就。做事選地方,講條件,或處地不適怨天尤人,這樣的心態大抵不可成事立業,說重了,是心懷投機,以小我包天下,必陷尷尬。
老古人早就告誡我們做人要知感恩。天地君親師,是所有中國人心靈中的神祗,而代代膜拜。感天感地感父母感親友,感恩所有給自己一抹熱忱的人。感恩是一種寬胸懷的境界,善心向外,自律向內,把自己放得低下,所謂低心下首做人做事,優化自己的外部環境,降低做人做事成本。一個人的成長進步,恩福賜于社會、賜于組織、賜于家人,非天馬行空獨善其人,有了如此的信條,滿眼的世界都是寬厚的、溫暖的,即便有些小不適,也是自然所生。艾青有詩云:“為什么眼中常淚水,因為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愛,便是最深沉的感恩,常懷感恩心,就是眼中常有熱情的淚水。
做官者易于自大,為富者易于自恃,概因缺乏平常心。古人講“富貴不淫威武不屈”,既是講自潔的精神,其實也是講平常心。平者,平正端和,不沉落,不偏執,不小視自我,也不端架子嚇人。民間講“自己的斤量自己知道”,“鞋合適不合適腳知道”,平常心是一種強烈的自我認識,知道自己該干啥,能干啥,干成些啥。平常心在古人那里形象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患得患失,像莊稼把式認真把地種好,秋后自有收成。平常心還要“板凳要坐十年冷”,“絕知此事要躬行”。習大大說,“有能力時立志做大事,沒有能力時快樂做小事”,平常心就是大境界,平常而不平庸,平凡而不平淡,堅守一份本真,凡小之事可以驚世。
因為感恩,而需要敬畏,因為平常心,更懂得敬畏。敬畏法律,敬畏人民,在官敬畏權力,在民敬畏規則,上敬法律,下敬道德,雖有千軍之勇而履薄冰,心中總有一些怕的事。習大大講:“做事講誠信,做人講良知,私心膨脹時,欲望要節制”,當干部,用“三嚴三實”對照自己;做平民,用別人的評價對照自己,將心比心,察己體人。所謂敬畏,敬的是常識,敬的是真理,敬的是責任,敬的是做事為人的底線,不越紅線,不過底線,上有法律天花板,下有道德地板,空間有限,自由有度,在屬于自己的那方舞臺縱情表現,斯謂正理。
對于干部,對于領導,從社會底層、普通干部默默無聞一路走來,心中自有若干辛酸在,人生歷程中有得有失、有起有落,無論履歷如何多樣,一個人走到成功的臺階,一樣東西永遠不會變不能變,那就是責任。心有責任之心,就是擁有前進的動力,做人做事的信條。舍此,要么夭折中途,要么帶病上崗必有墜落。做干部,以自己的責任盡好本分,讓組織放心、讓領導放心,最終讓黨放心讓人民放心。做平民,讓親人放心,讓朋友放心,讓關心你的人放心。這些,都是質樸的為人處事道理,責任貫穿人生,無責則無本,干大事也好,干小事也好,都是護身法寶。
存“五心”,順天意,盡人事,這天意就是法規,是人民的意愿,是黨的要求;這人事,就是做事的本分,是履職的責任。安康大發展,面臨歷史以來最好時代機遇,大抓大發展,小抓小發展,忽略不視則不能發展。路線確定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我們所有的干部都能用“五心”要求自己,做不到十分,努力奮斗做七分八分,那也是安康發展之福。我們所有的安康人,也用“五心”勉勵自己,以陽光心態看待工作生活中的幸與不幸,堅守做人本分,堅持做事誠懇,更是我們安康的發展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