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吉寧受命環保部部長48小時后,與20多家媒體進行座談,在會上他表示,過去環保執法過松過軟,今后要讓守法成為常態。
中國的環境保護,有巨大成績,也有大量問題,問題的根本都在守法與不守法上。守了,情況會好,守不住,情況就糟糕。
廣大人民群眾在經歷30多年改革開放之后,對于環境保護從不自覺甚至麻木,到十分敏感并寄以深刻關切,這實在是中國發展過程中最根本性的進步。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環境友好,發展持續,這些詞越來越與中國人民的個人思維和國家思維相統一,環保成為大家的事,誰也不能漠然視之,這就是中國環境保護的新常態。
近日網絡世界熱炒的柴靜自費拍攝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創造了中國紀錄片收視與議論的新高峰,有人評價說,柴靜一個人干了一個國家應當干的事。這樣的評價,有情感色彩,但《穹頂之下》不僅感動普通的國人,更是感動了業界的精英,陳吉寧部長秉夜觀看這部紀錄片,并在第一時間向柴靜發短信表示感謝與敬意。
柴靜揭開了“霧霾是什么、怎么形成、我們怎么辦”這幾個本當說清弄明白的基本常識問題,可我們長期以來,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對此不甚了了。對于中國的環保問題,遮遮掩掩、欲說還休,對于重大問題,不宜說清、點到為止,不僅官方如此,民間也有多有隨流,認為環境損壞是發展中的必然,無須大驚小怪。近些年來,民間對環保的集體抗爭與官方對環保的力不從心,這一對矛盾一直存在,有的還釀成重大社會穩定問題。
環境問題,從來不是中國一家的事,工業化200多年來,世界先進工業化國家,都曾有過失誤、陣痛,人類進步的實踐也同時證明,環境問題是可以反轉的,只要人們在發展的同時也認識到了環境的極端重要,這類問題不難統一思想行動。
陳吉寧表示:“環境信息不公開,公眾怎么參與?”公眾參與,是解決環保問題的致用之功,那種幻想政府單方面就可以解決環境保護問題只能是一廂情愿。保護的根本力量在民間,保持持續發展的力量也在民間,這樣說來,把環境信息公布于天下,讓人民知道,恐怕更加考驗政府的社會政治定力。讓人民知道環境并非與己無關,因此每個人都有責任對環境的改善盡一份力量,并且共同監督發聲破壞環境的做法,建立守法的社會基礎,這樣事情可能就好辦得多了。
任何地方,都不應再對環境保護問題羞羞答答,政府要說,民眾要說,媒體要說,依法保護環境,讓法成為利劍,而不是橡皮筋。全社會都向破壞生態環境的人和事宣戰,一切工作都將能變得更加主動有力。若如此,我們的點上污染、面源污染,我們日常生活污水直排江河,我們無節制地施放煙花爆竹,我們在公共場所亂丟垃圾,我們無視山林火險火災,我們隨便開山取石取土,我們挖河取沙讓河流千瘡百孔,我們隨意截斷河流讓河成為死河,我們看慣了工地揚塵、黃標車,我們駕車出行從不考慮城市交通環境壓力,我們燃煤污染十分嚴重,諸如此類的問題,如果我們都能夠在文明養成上有所為,在執法上嚴格為,在基礎條件改善上加快為,那么我們生活的環境必將更好。
環境保護,我們青山綠水的大安康,并非天然是一方凈土,近年的霧霾天氣,早已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失掉自然環境的美好,安康將一事不成,F在努力,讓環境保護的法律上位,讓人人的環境意識上位,讓發展的硬約束與環境掛鉤,讓執法者領導者的不作為為環境損害付出責任的代價,還來得及,我們還能夠有時間做好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