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石泉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四個三”工程啟動儀式在池河鎮文體中心舉行。新華社、人民網、中國日報、陜西日報等近二十家中省市新聞媒體聚集活動現場,對石泉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進行多角度采訪。(本報5月19日一版報道)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特有風景,伴隨著新時期的全程。安康新時期以來的經濟社會發展,精神文明建設也是一抹亮色調。全市各地在文明建設以至文化建設上的有益探索與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持續煥發文化改變生活的魅力。
石泉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四個三”工程,原則上講不算是新提法,而是基于過去全市文明建設的再總結再概括。它的認識意義就在于,我們過去在精神文明建設中有很多經驗,值得長期堅持,并因此使之不斷煥發活力。可以說,在這一點上判斷,石泉縣精神文明建設堅持不停步,走得更遠。
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律法規、形勢政策三項教育,以提高群眾素質;組織農村志愿服務、扶貧幫困、三留守關愛三項行動,以增強社會友愛意識;抓好爭創文明村(社區)、爭創星級文明戶、爭當身邊好人三項創評,以樹立道德標桿;以三個鎮試點示范、強化組織領導、實行三級包聯,以確保工程順利推進。石泉縣的“四個三”工程,的確是過去做法的堅持與延伸,有著經驗與實踐的光芒。
“四個三”工程,根本目標是建立農村以至全體社會的核心價值體系,這個體系的實施過程,三項教育是方向,三項行動是途徑,三項創建是標桿,三級聯包是保障,由此看來,“四個三”來自經驗的集成,是“老樹開新花”,更是對過去好辦法的一種堅定與信念,值得推廣示范。
隨著農村經濟的新發展,新的社會形態呼喚新的文化形態,物質與精神需要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更深入廣泛地融合融通,用文化建設的辦法去破解社會轉型期積下的各類矛盾和問題,現在刻不容緩,正當其時。石泉縣有認識,有行動,用他們有關工作部署的表述講,就是確保示范工作抓出成效、抓出特色,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和打造品牌,這就更有了用了文明建設促推地方健康發展的戰略意義。
盡管是“老樹開新花”,其價值點仍然是重大的,重大點就在于開的是“新花”。什么是“新花”?從石泉縣和全市其他縣區的有益做法看,就是把經驗證明是有效的價值提倡與長期形成的傳統的優良品質有機融合起來,賦予新時代的光輝,有歷史的傳承,有現實價值走向,有社會生活的穩健基礎,這個“新花”就是有生命活力的,有感染力的。
如不少縣區一樣,新時期的石泉,是出經驗的地方,這些經驗是接地氣的實踐的理性結晶。從這個認識出發,“四個三”工程在具體的推進過程中,當然仍然必須呈現創新的姿態,不斷賦予其時代的新風,也包括要不斷引入傳統文化的優良元素。比如一些地方近年大力推進傳統文化與新文化的結合融通,使文化建設更有縱深,更有現實的基礎,也更具有社會生活的精神取向;诖,我們在點贊石泉縣“四個三”的同時,也期盼著他們的創新之花花開燦爛,如把職業農民隊伍建設、鄉賢隊伍建設、法律援助體系建設、第三方調解機制建設、農村誠信合作精神建設以及新經濟建設等等“新的內容和要求”結合起來,無疑會促成實踐的針對性,因為這些新內涵都是有巨大現實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