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書記郭青今年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文章《多舉措激活安康后發優勢——重讀〈擺脫貧困〉體會》,切中安康發展主題要義,令人振奮,給安康思想解放帶來一股清風。文章提出五個方面的舉措,在激活后發優勢上,要找準路子、彰顯特色、民生為本、正風肅紀、解放思想,都是時宜的、有用的工作擺布和要求,具有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在認識安康的后發優勢上,我們有實踐的總結,也有理性的感知,更有經驗的選擇,幾十年的探索,我們所收獲的發展路徑也已經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對路的。這些年來,我們在彰顯特色、狠抓民生、改進作風、轉變觀念等等方面,與黨中央國務院、與省委省政府、與安康人民的現實迫切、與市場的風云變幻同頻共振,這是我們不斷取得新業績的最本質原因。因此,抓住時代發展的時機、盯準我們安康獨有的后發優勢,堅定思想、端正姿態、有作有為,安康以“秦巴明珠”為定位的發展形象,必然會燦爛。
對于后發優勢的把握,是與先發展地區的比較,差距正好體現出潛力、努力的方向、現實操作的可能。這種優勢是客觀存在的,激活優勢因此有了物質的基礎。而且隨著國家戰略對地區的眷顧,安康的戰略性突破更加具有了國家產業政策的色彩,這個背景使我們能夠在自身資源條件基礎上,認準確立的路數,放膽前行,把發展不足變成經濟的新動能,把發展差距變成經濟的新時空。
正如“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在認識后發優勢的同時,我們繞不過去另一個現象,那就是“后發劣勢”。事實是,我們在正向推進安康可持續發展、不斷壯大后發優勢、變資源優勢和模式優勢為經濟文化優勢的過程中,一切發展的邏輯都不可能是單向的、線性的,而更多非線性邏輯紛至沓來,不可回避,很多成為后發劣勢陷阱,對后發優勢起著消彌作用,使后發優勢受到損害甚至事倍功半,這值得我們清醒認識和正確對待。
后發劣勢不是一個新鮮的詞,它由西方經濟學家提出,千禧年之初華人經濟學界有識之士針對中國的后發態勢,重新作為重大話題提出,并豐富其內涵,引起中國學理界、實業界以及黨政層面的熱議。后發優勢也好,后發劣勢也好,都是由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后發展的地位所決定的,在追趕與彌補與發達者距離的過程中,自身相當多的劣勢層面也一同迸發出來,成為后發優勢的消磨力。比如這個概念的提出,是因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拉美地區在快速發展后遇上了制度瓶頸,許多積極的因素演變成后發阻力,成為“對后來者的詛咒”。后發劣勢在中國的提出,其實也是源自現實情況的變化,隨著快速發展,一些體制性機制性甚至文化性的問題暴露出來,成為繞不過去的坎,成為改革發展的阻力。
從地區性層面考察,后發劣勢是不容忽視的,而且由于問題更具體,對微觀經濟的損害更深刻,劣勢積累成勢,必定影響后發優勢的發揮。在我國,很多先行先試地區在改革發展進程中認識到這個重大問題,努力用改革的、創新的方法破解后發劣勢的攔路虎,把其消極的影響減少到最小,不斷取得創新的經驗。
一個是發展共識問題。發展需要正確的共識,然后才有發展的共動,這是無疑的。我們常講發展路子,這個路子當然是理性思考和實踐佐證的雙重結果。這種共識一旦確立,當然需要在一個階段堅持不懈,成為發展的明晰指向。怕就怕動搖、搖擺、三心二意,信心不足。因為后發優勢在發展之初,主要通過引進外來先進經驗、技術,也包括大量的外來資本所獲得,短時間能夠取得巨大效益,而這個效益把握不好就會成為發展模式的障眼。后發展之初主要靠模仿與復制,但如果離開了自己的資源條件甚至人文基礎,丟掉自我,這種借鑒有可能是有害的。引進與消化吸收,必須以我為主,變成自己的血肉,適應自己的資源基礎和人文基礎,否則消化不良,一旦外來力量弱化,我們就會茫然失措,失掉方向。
一個是社會人文環境問題。誠信、契約、法治,是市場經濟的三大法寶,也是一個地方能夠洞悉市場風云、吸收市場資本眷顧的根本條件。比如在提供優質環境、吸引和擴大招商引資過程中,能不能守信遵法,做到始終如一,讓投資者充滿信心地做大做強,這不是一個可以輕易樂觀的問題。傳統保守的資源分配心理,先天性地暴露出許多不足,當資本不足以激活資源時,我們渴望資本特別是外來增量資本的進入,一旦資本與資源實現了春風化雨,地方上的“利益排他性”會不會占上風?實踐中這般的情況是有的,有的地方還很嚴重,資本撤離變得非市場化,不是正常的經濟現象,更多是文化的甚至是政治的,這樣的后果惡劣性很嚴重。
一個是公共服務執行力問題。優良市場,必定有優良的公共服務執行力與之匹配。后發展之初,由于一切都有著“草創”的痕跡,“熱情”有時候就能解決大問題。比如我們常講的“笑臉招商”,很多時候是有效的。但一旦項目運行進入深邃化,單憑一點熱情夠不夠?回答是顯然的。這里面有一個同步培育執行力和執行素質的問題,有一個大力培養精通市場經濟、擅長招商引資、具有專業素養的服務型人才的問題,否則,執行力落后就會成為制約工作的劣勢。
一個是體制與機制建設問題。一個國家如此,一個地區同樣如此,那就是外來經驗只能是借鑒、學習,發展制度從本質上講還是以我為主。機制可以引進、復制,但也需避免生吞活剝消化不良。完全把別人現成的做法拿來“制服化”的思維,是有害的。體制與機制的改革創新,是避免后發劣勢坐大的制勝武器,只有體制上順、機制上活,這二者才會真正保障我們的后發優勢做大做強,成為發展的主導力量。這里面就有一個適時適機抓緊深化改革、創新工作的問題,看準的問題敢于先行先試,關鍵的問題敢于破土破冰,突出的問題敢于壯士斷腕,普遍的問題敢于從根上剔除,這里面有深入解放思想的必須,有廉潔奉公的必然,有體恤民生的必要,包括嚴格的正風肅紀,都是我們在激活后發優勢過程中當務之急的大事要事,因為體制機制的合理及時有效的建立,才是強優勢、抑劣勢的最有力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