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的到來,中央配套了眾多的創業創新政策,事涉大學畢業生、退伍軍人、民間金融資本平臺、惠農政策改革、創客空間、資本眾籌、開放公共產品建設領域等等一系列激勵性強、創新意味足夠、操作簡便、惠利性好的政策措施,這些政策呼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潮流,正在并已經激發起新一輪中國式創業創新宏大景觀。
農村創業作為中國式創業創新不可缺位的重要板塊,中央也給予了極大含金量的政策設計,農民作為農村創業的主力軍,也即將從勞動力轉移就業的1.0版進入創業致富的2.0版。這是一場將徹底改變中國農村財富生成面貌的風雷激蕩,從根本上解決第一個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村方陣緊靠前位的戰略性問題。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強調了全面激發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熱情,全面匯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加快培育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催生民生改善、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和諧穩定新動能的戰略的意義。
農民堅守土地,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重復,這實際上是符合世界農村經濟社會變革基本規律的趨勢性選擇。當然這個循環不是線性的畫圓過程,而是蘊含著豐富的變革信息。中國是傳統農業大國,農村富余勞動力外出是歷史的階段性規律。在農村流動人口結構變動中,一部分青年農民進城或遷移外鄉,成為永久居民,一部分勞動人口在城市與鄉村之間調整性流動,還有一部分中壯年在一段時間的流動之后會回到他們的故鄉。國家除了要解決好進城成為新市民的人群的適應性問題外,同樣也必然關注留居農村的那部分人群,這個農村人口常態必將深刻影響我們的政策走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心選擇。國家出臺政策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正是這個大趨勢下的戰略考量,這個頂層設計,意味著“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當然不是一個形象的口號,而是包含豐富操作空間和目標性要求。
安康是我省農村勞務輸出大市,農村富余勞動力占勞動力總量的70%、年外出人口30萬人以上這個基本情況沒有大的改變。富余勞動力的就業創業始終是個戰略天平。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里,本世紀初以來已產生了外出勞務第一撥返鄉創業高潮,他們主要集中在工礦、房地產、三產領域,也包括一定量的農村新產業。這個創業集群經過分化、轉型、淘汰,一部分成長為比較成熟的經濟實體,當然也有一部分無情地淪為“市場之沙”。從過去的農村變革看,安康的農村有著再創業的熱情與基礎,隨著本輪國家激勵政策的發酵,必將進一步引發安康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新潮動,我們完全可以拭目以待。
如何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對接國家的重大政策,我們現階段有許多融合安康實際的工作要做。比如統籌謀劃、健全體制機制,整合創業資源,完善扶持政策,從快從實落實中央政策等;比如優化創業環境,特別是操作性強的服務環境,這里面有辦事環境,也有培訓指導環境,更有項目導入環境等;比如對現行農村普惠式政策的改革,突出扶持性政策,重點支持農村新型經濟組織建設、家庭家場、林場、養殖場,改革創新農村產權,讓產權變成資產,讓資產生息增利等;比如健全基礎設施、創業服務體系,特別是在互聯網+的形態下如何引導創業農民高起點運用現代經營手段參與大市場,比如建設針對性強的農民創業園區,集成一批引導性、成長性、擴散性、帶動性強的關聯產業,打造安康農民創業品牌等;特別是對接國家關于改革金融體制、激活市場資本、降低創業成本的各項利好政策,積極構建安康資本新市場,讓眾創與眾籌有機結合,讓安康的社會資金更多地進入資本領域,支持大眾創業特別是農村新型創業成長進步。
農村發展,農民創業,一定是新型發展、新型創業,這需要我們政府化精力化功夫進行科學有效的引導、指導,把政策的潛能充分釋放,把資本之池充分攪活,把安康的智力市場充分激活,相信經過一個“十三五”的發育成長,安康以提供生態產品為主的農村經濟大鏈必會以自己獨有的成色,傲然于世并擦亮我們“秦巴明珠”的碩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