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3日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紀念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引用了《詩經》中的一句話:“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聯想到我們實際工作中做的這事那事,有成了的,有失敗了的,有打折扣了的,有半途而廢了的,對這八個字特別有感覺。
近日,《安康日報》頭版“新安康評論”專欄立心撰文《恩施打造“世界硒都”的啟示》,感慨恩施人在發展富硒產業上的全面眼光、高點規劃、持續堅持精神,與恩施相比,安康與之空間距離不遠,而實際踐行的確差了很大一截。
熱愛安康、關心安康、情注安康,并為安康的每一點發展獻計出力的人們,很多年來,或許大多有一個感受,在我們安康的發展歷程中,有很多好的想法、規劃、部署,總體上看,很多方面沒有很有力的堅持,安康的智慧不比別處差,歷史上的不少發展構想與安排,也頗顯與時俱進的大水平、大境界,而我們往往在扭住關鍵環節“有始有終”直至大顯成效的功夫卻有些欠缺,不敢說是“猴子掰包谷”,至少成堂成器的少。所以我們安康雖然長足發展了,但一旦環顧四周,我們的發展又是不足的。這不能不說是遺憾非鮮。
縱觀歷史上,包括當下我們不少的產業規劃,無論是現代農業,還是工業集中區建設,無論是山林經濟,還是涉水產業,以至我們的城鎮建設,富硒首位產業開發,我們具有比較優勢的安康生態旅游綜合開發,生態功能區的局地建設,等等,似乎總讓人感到宏大有余,操作不足。正如我們知道的恩施的富硒產業建設,從規劃到實施,每個環節都有時間表,每個時間表上都有人力、智力、物力支持,恩施做“富硒”是在做項目,因此有板有眼,年年有推進,人人有感受,企業是主角,政府搭臺助威撐硬腰。如恩施做“富硒園區”,一園定位,輻射全域,而且起步就是國家視野,占領制高點,如他們的“國家級富硒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顯然就是高起點、先著棋,對于他們打造“世界硒都”意義非凡。他們不少的方面我們都只能望其項背。
我們不討論恩施在打富硒牌中那些虛妄的成分,比如在恩施州境真正有競爭力的“硒優勢”恐怕也只是一個恩施市而已,相當于我們一個漢濱區,他們寄望于一市帶全州,這里面可討論的東西多,但筆者以為,我們可能更需要看到人家的長處,人家一點星火可以燎原,而我們安康富硒面域廣大,所謂干柴盼火一點燎原。我們有更多的優勢可以做文章。
近年來,我們安康在認識和推進富硒產業發展上,的確做了很多實際的工作,富硒面貌也大為改觀。有一說一,安康的努力是足可以稱道的,我們“中國硒谷”的形象定位,我們與科研院所的示范性密切合作,我們的富硒產業政策支持,我們實際的“硒產值”增長,硒對工業增長、農民增收的支柱性作用,我們越來越多的硒的產成品,我們硒的口碑在市場傳布,等等,都是可以圈點的。為此,對于安康的“富硒產業”乃至“富硒事業”,我們都有底氣說更多的話,做更多的事。
早在新世紀之初,“富硒產業”就鮮活地進入我們安康的決策者與實踐者的視野,從理論層面,從實踐層面,都留下了智慧和物質財富。今天安康的發展視野中,富硒作為“首位產業”,發展的基礎更加穩固。政府層面如此,實業層面如此,就連不少的農業一線生產者都對硒親愛有加,將其作用安康生態農產品的“大詞大話”甚至制勝法寶,一些生產企業自覺融入“硒境界”,所謂無硒不說事。最近在安康“微信場”出現的民間話語平臺“中國富硒電商聯盟”,一批硒的追捧者——硒實業的運營者,圍繞“安康硒”或展望,或反思,或批評,或建議,表現出強烈的硒發展意愿,在筆者看來這真是安康在發展硒產業中難得的精神財富、智力匯聚。
對照恩施,包括其他做“硒之夢想”的地方,我們安康也的確需要以更大的勇氣,檢點一番我們在規劃立地、項目落地、政策運行、環境保護、平臺建設、政企合源、產業融通,包括品牌宣傳上,還有的不足、不到位、不給力、不持續、不聚合等等毛病,列出安康首位產業發展的時間表、任務書、項目庫、資本池、政策箱,有更大勇氣把“硒產業”當做“十三五”安康優勢產業發展的一臺大戲,列入宏偉的藍圖、成為最現實的目標,若如此,安康的“硒之夢”將走向輝煌。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是我們老古人的認識智慧,放在今天,依然閃耀著偉大的智慧之光。是啊,如果沒有一顆恒心,再好的藍圖也只是一紙圖紙而已。轟轟烈烈開始,無聲無息結束,這是我們很容易犯的錯誤,有始無終等于無用功。立心在其《恩施打造“世界硒都”的啟示》中指出:“加快安康的發展,做好安康的事情,我們的視野一定要跳出秦巴,北要高過秦嶺,南要高過巴山。要認真向發達地區學習,向發達地區看齊,扎實苦干。”筆者忍不住續貂一句:東要看得見江漢,西要看得見成渝,更要能夠感受到“一帶一路”以我們安康的大牽引,知道我們身處何時何地,用大眼光、大堅持、大推動,做到“每克畢終”,把堅持當做最高明最優秀的老師,在戰略和實施、中觀和微觀層面上把安康的發展事情做大、做好、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