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光林
扶貧是政府為幫助老少邊窮地區開發經濟、擺脫貧困的一項社會工程,通過政府有組織、有計劃、有措施的幫扶,幫助貧困主體甩掉貧困帽子,過上小康生活。
但在脫貧攻堅幫扶過程中,還存在“上級熱、下級冷,干部熱、群眾冷”的現象。一些鎮村脫貧攻堅氛圍不濃,貧困戶思想動員不到位,部分群眾“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的觀念抬頭,“躺著吃低保、坐著等救濟”懶惰思想滋長,甚至有的貧困戶說:“你不讓我吃低保,我脫不了貧,你脫不了勾。”有的鎮、村干部沒有真正從思想上重視脫貧攻堅工作,存在畏難情緒,行動遲緩,工作浮在面上,持等待觀望態度,出現了“依賴癥”;不是沉下身子,深入貧困戶認真分析致貧原因,幫助困難群眾想辦法、出主意、跑路子,教育群眾、發動群眾自我發展,而是一味寄希望于上面給政策、給扶持、給資金;還有的鎮村干部,既有壓力,怕完不成任務追責,又苦于自身能力不足,對脫貧攻堅束手無策。有的包幫隊伍沒有安下心到村工作;有的幫扶干部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政策要求學的不深不透,工作思路不清、謀劃不夠;有的干部習慣用老套路、老辦法、救濟式推進扶貧工作,在政策把握、分類指導、精準用力、因戶施策上研究不到位、措施不具體;還有的持盲目樂觀態度,認為都會摘掉貧困帽,都要讓脫貧。
扶貧先扶志,脫貧關鍵要擺脫思想的貧困。貧困群眾是脫貧攻堅的對象,也是脫貧致富的主體,各級幫扶部門,要重視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從他們思想深處著手,解決貧困問題。
首先,要充分尊重群眾意愿。要從思想上解決扶貧為了誰、扶貧依靠誰的問題。在扶貧過程中,對貧困村的產業布局、項目選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要充分征求群眾意見,最大限度地激發和調動群眾參與脫貧攻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其次,要大張旗鼓的宣傳發動。要圍繞全黨動員、全民參與的戰時要求,做實做好群眾宣傳教育、引導和培訓工作。要打破常規宣傳思維和手段,通過進村入戶訪談,典型事例宣傳,敬老孝老、勤勞致富、“十星級”文明戶評選等道德評議和評懶、評鬧、法紀懲處等反面警示教育措施,推進村風民風建設。指導貧困村,制定完善村規民約,教育引導貧困群眾轉變思想觀念,克服“等、靠、要”懶惰思想,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志向,增強脫貧致富信心和內生動力。引導群眾“苦干不苦熬”,樹立自力更生、勤勞致富、自主創業、自我發展的理念,實現由“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
第三,要切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鎮、村干部是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是脫貧攻堅工作的主體,要切實發揮主體專責和主心骨作用,在脫貧攻堅戰斗中,摒棄依賴思想,立下“脫貧靠自己、小康生活等不來”的愚公志,堅持苦抓苦干苦幫。要選強配硬鎮黨委、政府和村兩委會班子,選優配好管嚴村“第一書記”,要真正在脫貧攻堅主戰場培養干部、認識干部、使用干部。要結合“兩學一做”,完善落實獎懲激勵和問責、追責機制,確保各項扶貧政策和幫扶措施一路順暢的落實到千家萬戶。
第四,要真正帶著責任和感情扶貧。各級幫扶干部,要帶著對農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去扶貧,跟困難群眾交朋友、打成一片,要讓貧困群眾發自內心地信任幫扶干部,認同和接受干部的工作思路、方式、方法,干部要切實當好群眾的“貼心人”和“辦事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