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委市政府發出《關于培育發展特色小鎮的指導意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文件,可以說在安康的小城鎮建設史上,就是一個綱領性的文件。
在世界范圍內,特色小鎮的話題并不新鮮,它至少是歷經了兩個世紀之久的建設性話題。工業化派生了城市化,在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小城鎮建設越來越受到重視。世界是豐富的,人的生存生活方式也就是多樣的,世界上光有大城市是不夠的,它不足以承載人們對于城市化生活豐富性的追求。于是,小城鎮獨有的生產生活形態就應運而生了,它不是大城市的補充,它有著自己獨立的、完整的運行形態,它是人類多樣生活的必然選擇。
世界上有名的特色小鎮,一再給我們別樣的新鮮體驗。它或許是一段旅程,或許是一個落腳之地,人們甚至從一個城市來到一個小鎮,就此終老。不少的原居民,一生都不走出他們的小鎮,他們的生產生活成為小鎮的有機組成部分,成為外來者體驗的載體。小鎮即人,人即小鎮,小鎮即生活,小鎮即體驗,小鎮即旅游,這樣的價值鏈也一再吸引更多的人們前往那些他們心儀已久,或者偶遇的小鎮,無疑的,小鎮的一次體驗或許在他們的人生中留下長久的美好記憶。
盤點世界上的特色小鎮,盡管口徑與標準不一,所列出的名單也不一樣,但無一例外的它們都有著自身特有的風采。它們或者歷史久遠,留下數百上千年的歷史信息;它們或者色彩艷麗,在建筑與自然的和諧相融中散發出不可復制的氣息;它們或者安靜,與世無爭,來到這里仿佛能夠放下全部身心,進入忘我之境;它們或許有著傳統悠久的生產工藝,生產著獨一無二的產品;它們或許非常時尚,展示著這個星球上最前衛的生活方式;它們或者就是一種質樸,讓你一再進入,成為一生中要重復落腳的地方,仿佛一次次回到老家;它們或許就是一個適宜讀書的地方、品嘗紅酒的地方、品嘗地方風味食品的地方;它們或者就是偏遠、原生、道路曲折,但一進去就可以停步,住一段時間。各樣的小鎮,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頭,就是“特色”。有人說,在這樣的小鎮駐足,你的腦海中除了“特色”還能留下什么印跡呢?獨特的品質,不可復制的體驗,可以多次進入,或許每一次的感受都不一樣,在這樣的小鎮,你獲得與從前生活完全不一樣的體驗,這或許說是吸引力,就是小鎮不遠千里呼喚著你的原因。
至少在過去二十多年里,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特色小鎮的概念也一再得到強化。造城運動,在滿足我們規模性投資沖動的同時,事實上也在教會我們冷思考:我們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城市?什么樣的城市生活才是適宜的?在我們有限的旅程中,對于中國目前的特色小鎮或許并不陌生,張口就能來一長串,在自然觀光游之外,現在的旅游者也越來越喜歡到那些古香古色的小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停一停。從南方水鄉文化風情小鎮,到中西部大漠風煙高、歷史沉郁的小鎮,在新疆、西藏、青海那些藏維風情濃郁的小鎮,它們盡管與世界上公認的特色小鎮,在基礎條件等方面還有差距,但作為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它們正在越來越以自己的獨有形態,出現在世人面前。香格里拉式的中國中西部小鎮,如麗江、如波密,和南方水文化元素豐富的南方小鎮,如周莊、如西遞如宏村,共同構成中國特色小鎮的群體,給我們的旅行以更多更豐富的選擇。
特色小鎮的出現和發展,順應了人們在調節城市生活時的必然選擇,也順應了人們生活品質選擇的多樣性,這體現了趨勢性和規律性的選擇。所以特色小鎮的發展是有著強大市場吸力的,甚至是市場倒逼的結果,需求呼應供給,因此它注定有著美好的前程,值得我們下功夫去做好。
地處秦巴山區、漢水之谷的安康,也有著做好一批特色小鎮的潛質。除了我們歷史悠久、生活形態傳統、產業豐富、氣候條件宜人,它地處關中、成渝、江漢幾大經濟熱區地理幾何中心的地位,決定著它對于城市休閑的承接性是強有力的,可以為城市的人們提供一處安靜的環境,而這種環境由于過去開發不足,正好保持了相對完好的自然生態體系,和相對完好的社會文化形態,這些潛質十分寶貴,值得我們珍惜。
特色建筑、特色文化、特色飲食、特色山水環境,包括相對安靜的休憩環境,都是我們建設特色小鎮的基礎和本錢,更是我們建設好特色小鎮的信心所依。市委市政府關于建設特色小鎮的指導意見說得很明白,就是要在新一輪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過程中,更加重視特色的打造,甚至要更加自覺地把地方性特色作為小鎮建設的生命線,而不是一般性的形似,要找到自己的靈魂。“結合安康當前發展形勢和階段性特征,在深入分析資源稟賦、產業特色、發展優勢基礎上,學習借鑒外省市區域創新發展的成功經驗,決定在全市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探索欠發達地區綠色生產、綠色生活、綠色生態融合發展的特色小鎮建設路子”,這樣的判斷是準確的,是對安康城鎮化發展的校正和清醒的提示。據此,我們可以這樣領會市委市政府的意見,那就是在今后的小鎮建設中,一定要清醒、理性、長遠地考慮建設工作,認清自己優勢,學習別人的良好機制而不是皮毛,在某種程度上講,寧愿慢一些,也要找到自身特色的依托,勇敢地超越一般性的建筑性建設,而是努力在小鎮的融合性發展上求得突破。
中央提出農村經濟發展要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這是對新時期農村經濟轉型、調結構、上臺階、促持續的根本性要求。作為特色小鎮建設,融合更是它的生命力所在。小鎮建筑的生命、產業的生命、原居民生活形態的生命、環境的生命、服務的生命,共同構成特色小鎮的吸引力,所以必須在一切方面體現出它們的融合性,這很考驗我們的建設悟性和定力。
說到底,一個特色小鎮拿什么撐起你的對外的大牌子?特色小鎮,之所以為“特色”,即在于它必須是外向型的經濟社會體,它是民生的,也是經濟的,它是社區的,也是市場的。一般的小鎮建設,或許以滿足當地人民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為目標,但特色小鎮其實是一個更為開放的經濟體,具有民生和發展雙重屬性,這正是特色小鎮建設的關鍵所在。
從理念上說,特色小鎮是一個以旅游和旅行,以及休閑養生、學養結合為營利模式的客戶端,或通俗地稱之為服務端,這樣判斷,就指明了特色小鎮的服務性,怎樣建好特色小鎮的服務鏈,就顯得異常重要,沒有服務的架構,特色小鎮將曇花一現。
以具體的特色產業為支撐,以特色的養生環境為支撐,以特色的食養供應為支撐,以特色的風情文化為支撐,以特色的山水運動為支撐,以安靜的學養環境為支撐,以舒適的醫養環境為支撐,這些都是我們安康可以大力為之的亮點性支撐。近年來,一些縣區看到了特色小鎮的發展潛力所在,力求在建設小城鎮中主動融入特色、發揚特色、營造特色,有了一定的進步。但顯然,與外地先進地方的特色小鎮建設比,我們的差距是明顯的。所好的是,落后可以讓我們有時間更好地參照別人的成功和教訓,在總結提煉的基礎上,找到我們自己的“這一個”,或許慢一些又是好事。建設特色小鎮是千秋大計,來不得半點“虛情假意”,更不能瞎折騰,一定要有理性的思維,科學的定位,一定要從政府主導出發,從規劃引領出發,找到社會建設的合力。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講,特色小鎮建設的主體,一定是市場主體,政府不能包打天下。這要求我們一定要有開放開發的強烈意識,廣泛激活市場的活力,以優異的環境招商引資,引入大體量的資本進入,更多地依靠市場的力量推進發展。
做特色小鎮,就是做服務,建特色小鎮,就是建一個精彩的客戶端。這個客戶端,一頭連著特色社區的特色服務,一頭連著市場,連著眾多的落地消費者。換一句話說,建設特色小鎮的目的,就是立足于把人引進來消費,差了這個環節,特色小鎮的營利模式就不成立,沒有良好的營利模式就沒有生命力,你的小鎮也就不成其為特色小鎮。
■ 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