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上的美可以有千百種理解,但是標準化的美則是一項漸序推進的系統工程。平利縣的可貴之處在于,堅持標準引領,既注重美麗鄉村建設宏觀上的規劃設計,同時也規范引導,讓美麗鄉村建設成為人人都可參與的事業。20年的探索實踐,如今有了成果和經驗,實現了概念化到標準化的內涵建設,也為陜南山區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具體范本。
起于上世紀90年代末的美麗鄉村建設,被平利視為一項民生工程,一份美麗事業,20多年來,決策者在變、環境在變、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構在變,但是美麗鄉村建設的決心和力度始終不變,一以貫之,久久為功。具體工作推進中,全縣上下不動搖、不松手、不含糊,甚至將其寫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讓社會各界真切感受到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和使命感。確保規劃方向不偏離、建設標準不降低,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將美麗鄉村建設納入考核,對工作不力者進行問責,在保持創建的一貫性和整體性的基礎上,也讓創建有了嚴苛的紀律約束。這種創建態度本身就是一種標準,適用于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堅持,近些年來,平利縣先后獲得多項以美麗鄉村命名的稱號。串珠這些成果,不僅豐富美麗鄉村建設的內涵,也讓美麗名副其實。
美麗不是簡單地好看就成,既要面子,更要里子。平利縣的美麗鄉村建設不僅僅停留在“白墻青瓦馬頭墻格子窗”的徽派建筑風格,而是很好地將美麗和富裕連結起來,通過產業支撐,實現生態與經濟同頻、互動和共生,讓城鄉因環境而美、讓群眾因生態而富,將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在共性要求中體現標準,在個性差異上彰顯特色,在規劃中堅持因地制宜,縣上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在個性和共性的辯證中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在青山綠水間,既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鄉土元素,也記得住鄉愁,這種表里融合,也提升了美麗鄉村建設的質感和競爭力。
誠如平利人理解的那樣,實踐中可供借鑒的經驗固定下來就是標準,這樣讓我們更加直觀地理解什么是標準化,怎么樣才能做到標準化。追溯平利縣美麗鄉村建設過程,尤為要緊的是,縣上在具體工作推進中始終堅持著“全域、全局、全員”的創建理念,讓鮮明的官方態度和堅定的百姓認知貫穿其中,讓頂層設計和底層實踐彼此發力,讓生態建設和人居環境有所遵循,凡此等等,都讓美麗建設在思想認識上得到統一,讓美麗習慣轉化為美麗自覺和美麗傳承,也使得這項工作有序推進,沒有停留在口號和淺表,成為根植人心的美麗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