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幾年前紫陽縣毛壩鎮竹山村800村民鑿開“天路”追逐富裕夢,到這兩年旬陽縣桐木鎮石板溝村“削山工程”助推脫貧攻堅,兩個村子,兩大領域,利用不一樣的方式,實現同一個夢想。這深刻印證著安康這幾年的脫貧之路越趟越寬闊,越來越深入,越走越有勁。
實踐已經無數次證明,在正常情況下,物質貧困只是貧困的一種表象,精神貧困才是導致真貧的深層次原因。因此,擺脫物質貧困,只是實現了簡單的生產生活條件提升,只有精神上的徹底脫貧,才能保證村民的富裕之路走得順暢而持久。身處秦巴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安康的脫貧攻堅不光是實現農民家庭收入的數量增長,更要最終實現物質精神“雙脫貧”。
新華社記者的新春走基層之旅,能夠將目光聚焦石板溝村,能夠選擇農村“份子錢”這個主題,本身就說明了這個問題的尖銳性和普遍性。歷來鄉土社會也是人情社會,正常的禮尚往來不可避免,但當“過事”成為攀比和斂財的手段,“隨禮”成了尊嚴和榮譽的象征,或者單純只是為了“找平衡”,一年辛苦到頭,最終的大頭竟然只是淪落到人情往來里,這樣的怪圈無疑會讓村民失去朝前奔的信心,而且隨波逐流在這不斷的輪回中尋求“翻本”的機會。
這絕不是個別現象,在安康甚至更大范圍的農村,隨禮收份子錢早有愈演愈烈之勢,給農民的物質和精神帶來了雙重高壓。一項傳統習俗進化成陋習,整個鄉村深陷其中卻無力擺脫,甚至嚴重到了阻礙家庭發展和農村經濟社會進步的嚴重程度,其煽動性和顛覆性,由此可見一斑。
也正因為如此,石板溝村成立紅白喜事管理委員會,制定村民自治合約,實踐一年多并收到明顯效果,更加證明了它的不一般。旬陽為推進移風易俗采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更是為其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這個“削山工程”削掉了綁架到村民身上的沉重人情負擔,削出了石板溝村的輕裝上陣,也開創了這個偏僻小山村不一樣的未來。
幫助群眾脫貧到底該怎么做,有很多路可以走。真正站在群眾立場,真心實意幫村民解決難題,所以石板溝村“兩委”才會有這樣的勇氣和魄力。真正把脫貧攻堅放在心上,從根本上深入推進,旬陽才會對這一新民俗大力推介,才會引發更大范圍的社會輿論關注。不單是旬陽如此在做,我市其他縣區也都在進行這一項社會改良。相信只要堅持,上下其手,必有更大成效。
石板溝村的這兩年,應該成為安康諸多村莊的一面鏡子,應該成為各級各部門推進脫貧攻堅的一個范例。鄉村要自信、自立、自強,幫扶要沉心、真心、用心,兩者都具備了,才能扶出好光景,實現“雙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