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推進“新三農”長足發展的總抓手,其重大戰略落腳點就在于促進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系統營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新鄉村。
鄉村振興無疑是一項繁重的系統工程,其首要就在于產業要振興。只有產業振興,才能增強鄉村吸引力,帶動資本、技術、信息、管理、流通、人才等要素向鄉村聚集,形成建設現代化農業的全要素體系,從生產關系激活、生產力提高的根本上解決“三農”有效發展。也只有產業振興,才能讓廣大農民看到發展的前景、感受發展的現實收獲,從而在“三農”轉型中充滿新希望?梢哉f,產業振興是我們一切鄉村振興舉措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沒有這個基礎的堅實筑造,振興之夢只能流于虛妄。
率先于全市整縣脫貧摘帽的鎮坪縣,在轉軌鄉村振興的征程上,自覺抓住“產業興旺”這一關鍵點、契合點,積極創新、探索出實現產業興旺的“集體經濟”之路。鎮坪的“集體經濟”之路,就是在新時代全縣消除絕對貧困之后,鞏固成果、再上臺階,結合本地資源和農民發展愿望,緊緊因應市場需求、擁抱市場力量、順應市場規則,大力發展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的結果。實踐中,他們賦予農業經濟新形態,依托全縣脫貧攻堅中發展起來的“村村都有合作社”大好局面,不斷聚力融合發展,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呈現出“產業在鄉、農民在社、市場在城、產品在線”的融合發展新格局,推進組織、產業、市場、農民一體發展,初步形成具有復制價值的鎮坪經驗。
比如鐘寶鎮以“三變改革”與新坪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合資,成立“紅杉溪谷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打造農旅休閑融合體;比如陽安村以村委會牽頭,成立農家樂協會統一經營標準,這是我市探索形成的“村社一體”“村協一體”,農村基層組織轉型發展的“支部+”形態的成功案例。這些新興產業的出現和成長,打開了傳統農林地區農業發展新天地,給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增加了農民收入,夯實了村集體經濟基礎,提升了鄉村發展的現代化水平。其發展態勢表明,轉換農業發展新動能,以農村產業融合帶動鄉村振興,正是新時代新農村的新主題,是我市這樣的山區農林大市推進“新三農”發展的必由之路。
“園區農業、鄉愁農村、職業農民”,是我市近年來農村長足發展中積攢出的“新三農”的新內涵,這一內涵還在豐富,外延還在擴大。從我市近幾年農村發展實踐來看,實施鄉村“產業興旺”的最大成功處就在于,我們基于第一產業又不囿于第一產業,“跳出農業抓農業”成為一種共識。大力發展二三產業,促進農旅、農工、農商結合,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引入互聯互通新理念,增強農村流通活躍度,傳統農業發展空間不斷得到有機拓展。這些實踐中的寶貴收獲,必將深刻影響我市鄉村振興再上新臺階。
復雜事物的發展都有循序漸進的特質。抓現代農業發展,慢不得更急不得,打基礎和提效益從來就是一個問題的兩面,必須既要善于打基礎,也要千方百計提效率。融合發展就成為重要選項。當前,我市不少農民還局限于傳統的農業生產,對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特色農業、鄉愁農業等新興產業還不熟悉,但他們中間蘊藏著可貴的發展熱情,需要我們為他們導航、帶領他們一起奔市場。平心而論,我市“新三農”發展的問題很多,但問題并不構成忽視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理由,恰恰說明應該更多研究“新三農”發展實務,激發更多農業發展新增點,在守正創新中找到安康特色、安康精神、安康力量、安康渠道的“三農”發展真經,把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落到堅定的產業發展基礎上,全面唱響安康鄉村振興鏗鏘進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