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危機面前,黨中央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通過降成本、緩債務、補漏點、揚長板、穩生產、保供應、優服務、化危機、促生機等系列措施,支持企業穩步實現“雙復”,確保經濟社會穩定運行。“雙復”取得目前的成效,得益于系列綜合措施的及時落地,這些措施的背后,最核心的就是不斷優化服務、增強服務、落實服務,使措施變服務、服務變效能,服務因而成為“雙復”最直接推動力、最大“潤滑劑”和最大“強心劑”。
無論是從媒體報道、有關部門情況通報,還是人們切身感受,我們都能得到這樣一個認知:好政策落實得好,企業就有信心,就能以問題為導向,揚長避短、化危為機、實現新發展。當然,好政策在基層、在具體的環節或者在矛盾多的層面,沒有很好得到落實,好政策大打折扣,好政策一紙空文,這樣的情形也真實存在。在一些地方,好政策雖然成為政府“黑板報”上醒目的內容,但不少市場主體、市場從業者卻感慨“伸手夠不著”。從實際情況看,好政策沒有產生好效益,淪為作秀、應景之舉,其問題還是出在落實上。好政策需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地落到最實處、落到最緊要處、落到最需要處。把好政策落實到服務對象中間必須有一座橋梁,那就是服務。尤其面對危機和更多的不確定性,更加需要不僅說到嘴上、還要拿在手上、更要落在腿上的服務。這個服務既是政府主動對政策的宣傳、推動、落實,也是市場經濟各服務實體順應政策、呼應政策、執行政策的主動作為、必須之舉,更是將政策化成日常工作內容、化成服務項目、化成重要業務的具體操作,以此推動政策與市場主體平滑對接,使政策與需求產生碰撞,迸出火花?梢哉f,主動服務體現誠意與效率,被動服務出于責任和壓力,而怠于服務、拒絕服務輕則是葉公好龍,重則是不顧大局、損害全局、為政不為,必然為法紀所唾棄。
安康作為全省抗疫最前沿,面對復雜嚴峻的形勢,能夠在較短時間內遏制輸入性疫情擴散勢頭,并在全省率先實施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兩手抓”,工作成效受到國務院督導組、指導組的肯定,正是政府因地制宜、因企制宜主動服務,增強了企業臨危機動、臨危機變的信心和勇氣。截至4月29日,全市今年確定的1228個重點項目中,398個續建項目復工率99%,830個新建項目開工率65%;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2.84億元。1至4月,我市新簽省際合作合同項目98個,排名全省第一,引進內資158億元,排名全省第五。這些成績的取得,無不是全市上下主動進取、主動服務的結果,無不是政企相向而行、風雨同行、攜手共進的結果,無不是人民群眾不等不靠、迎難而上、自勵自救的結果。疫情防控和“雙復”兩手抓,是對安康追趕超越高質量發展的考驗,是壓力更是動力。壓力使我們更清醒地看到發展中面臨的問題,促使我們查漏補短,擇優發展。動力使我們從問題出發,看到市場前景,看到自身優勢,推動安康經濟更好地追趕超越,更好地變道超車,更好地打造優勢,更好地鑄造品牌,在高質量發展旗幟下加快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
在當前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疫情防控常態化、經濟增長維穩促穩的形勢下,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風險意識,必須保持清醒頭腦,善于危中尋機,勇于化危為機;闄C勝在服務。我們必須更加堅定地扭住服務不放松,始終把服務作為優化營商環境最具決定性的力量,用優良的服務補短板、揚長板,增信心、求創新,在既要安全穩定又要穩中求進的現實要求下,真正把服務時刻抓在手上,通過優質的服務,使之成為安康的最大特色、最大優勢、最強品牌。